发明名称 一种猪苓纯菌种人工仿野栽培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猪苓纯菌种人工仿野栽培技术,包括选地与整地、栽培、播种方法、播种后的管理、来年管理、第三年管理、采挖、干制加工步骤,本发明从生物角度猪苓野生的菌核块茎在自然环境中已存在污染,纯种菌解决了纯度的问题。再者,纯种菌只有半年的菌龄,而野生猪苓菌块茎最长的已达5年,本发明的繁殖率比它多一倍。
申请公布号 CN10281285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2.12
申请号 CN201210330412.2 申请日期 2012.09.10
申请人 薛向阳 发明人 薛向阳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猪苓纯菌种人工仿野栽培技术,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根据不同地域一般采取阴坡,东北地区选阳坡较陡的坡地为宜,坡度15-45度,即夏季地温(0.2M深)25℃以下的林地,除夏季蔽荫外,要有较好的排水条件;(2)、栽培:在播种前3个月左右制(猪苓专用)密环菌栽培袋和猪苓的三级菌种,以确保猪苓的稳产高产,播种应采用春播,以当地地温(0.2M深)回升到14℃为宜;(3)、密环菌栽培袋的制作:a、配方及培养基制备:<img file="2012103304122100001DEST_PATH_IMAGE001.GIF" wi="13" he="21" />细木屑85%,玉米粉15%,<img file="813488DEST_PATH_IMAGE002.GIF" wi="13" he="21" />细木屑90%,麸皮10%,将两种原料混匀使含水量达55%~56%;b、装袋灭菌,选15*30*0.05cm袋,装袋机(或手)装袋,一定要装实,袋口用口绳折口扎紧,外套17*33*0.04cm外袋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时(500袋以内)记时保持24小时;c、接种培养:采用接种箱,半固体原种,打孔一穴接种,套好外袋,进入无光培室,培养温度15D内,室温控制在19~21℃,15D后到满袋培养温度控制在16~19℃为宜,菌丝满袋即可用于栽培试用;(4)、猪苓菌种的制作:具体做法:玉米颗粒90%,高腐细木屑10%,将玉米粒煮至透心,捞出与细木屑混匀,再加入与细木屑等重量的水,再继续涽拌,拌好即 750ml标准菌种瓶或500ml糖水瓶,封口后即可灭菌,常压灭菌达100℃24h以上,高压灭菌达0.14~0.15mPa(根据不同容器)2.5~3.5h,冷却后,接入猪苓二级种,在无光培养室,以18~22℃温度培养至成品;(5)、播种方法:a、以每穴(1㎡)为准,需密环菌25袋,猪苓三级菌种750ml瓶2瓶(500ml糖水瓶3瓶),新鲜细枝丫材填充物(直径0.02~0.05m,长0.2m)20kg,腐质土(或沙土)0.2m3;b、根据当地小气候地温回升到14℃后,选晴天,顺坡势挖方1m,深0.2m的播种坑穴,25袋密环菌脱去包装均匀横卧于坑内,呈0.8m*0.8m面积,学周留0.1m空间,用腐质土填满周边0.1m空间及埋没密环菌袋1/2,再将猪苓菌种(尽量呈块状)放于密环菌边上,每袋两边放一至两块,再用腐质土填没猪苓菌种,再将20kg的新鲜填充料均匀摆放于其上,边放边填腐质土,直至埋没填充物,上用原挖穴表皮上覆于上面,呈龟背状以利排水,成片成行种植行间要留好排水沟;(6)、播种后的管理:适温播种后,定期检查穴内温度,如超过26℃必须在穴上加盖遮荫物,如低于18℃应加强光照;在夏季多雨时应及时排水,特别干旱时需在穴上适当浇少量水(以透墒0.1—0.15为宜),除此以外一般都以自然为主;(7)、来年管理:在原穴上加盖0.1m的腐质土,夏季雨后如发现穴上有裂缝或有灰色苓块出现,应继续再加0.1m腐质土,其他与首年相同;(8)、第三年管理:随着填充物营养的转化,苓块繁殖倍数的增加,开春温度回升后,检查苓块距表面距离,一般一次 覆原穴地表土0.15m厚,入夏再盖0.1—0.15m的阔叶落叶,直至秋后采收;(9)、当秋后地温降至14℃以下时,即可采挖,采挖时可将最上层表皮除去,即可看到苓块,从一边逐渐将苓块及填充物取出,将生长尖端灰白色的苓块,每穴留出1—1.5kg,与未完全腐烂的填充枝材一起埋于原穴内,其他苓块作为商品药苓烘干,尖端幼苓做种在原穴种植的,种植后两年采挖,种植后的老穴不可连续再种,需间隔两年后再种;(10)、干制加工:将挖回的鲜苓用清水清洗晾晒一天装入烘干机,温度在60℃以下烘干,烘后用薄膜袋密封包装。
地址 472235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狮子坪乡杨庄村高庄组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