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采用双向反接保护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
摘要 一种采用双向反接保护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由端子1、输入端子2、端子3、P沟道场效应管4、电阻5、P沟道场效应管6、二极管7、电阻8、电阻9、二极管10、电容11、电阻12、光电耦合器13、电阻14、光电耦合器15、电阻16、电容17、NPN晶体三极管18、电阻19、电容20、电阻21、端子22、端子23组成。它采用全对称电路设计,在对充电电源和蓄电池实现双向反接保护的同时,还可对蓄电池进行可编程充电,可有效地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其它电动车辆等各类大功率充电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直流供电系统,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因使用不当造成的意外损失。尤其适合于在太阳能风能供电系统中对蓄电池进行可编程充电和双向反接保护,能大大提高太阳能风能供电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申请公布号 CN101888109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2.05
申请号 CN201010235714.2 申请日期 2010.07.20
申请人 衡阳中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旻宇;胡海洋
分类号 H02J7/00(2006.01)I;H02H7/18(2006.01)I;H02H11/00(2006.01)I 主分类号 H02J7/00(2006.01)I
代理机构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代理人 邹小强
主权项 一种采用双向反接保护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是:由第一端子(1)、输入端子(2)、第二端子(3)、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4)、第一电阻(5)、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6)、第一二极管(7)、第二电阻(8)、第三电阻(9)、第二二极管(10)、第一电容(11)、第四电阻(12)、第一光电耦合器(13)、第五电阻(14)、第二光电耦合器(15)、第六电阻(16)、第二电容(17)、NPN晶体三极管(18)、第七电阻(19)、第三电容(20)、第八电阻(21)、第三端子(22)、第四端子(23)组成;第一端子(1)分别与第一二极管(7)正极、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4)的源极(S)、第二电阻(8)连接,第二电阻(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4)的栅极(G)、第五电阻(14)、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6)的栅极(G)、第三电阻(9)连接,第三电阻(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6)的源极(S)、第二二极管(10)正极、第三端子(22)连接,第一电阻(5)的一端与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4)的漏极(D)连接,第一电阻(5)的另一端与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6)的漏极(D)连接,第一二极管(7)负极分别与第四电阻(12)、第一电容(11)连接,第四电阻(12)的另一端与第一光电耦合器(13)中的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一电容(1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光电耦合器(13)中的发光二极管负极接地,第一光电耦合器(13)中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与第二光电耦合器(15)中的光敏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13)中的光敏三极管发射极与NPN晶体三极管(18)的集电极连接,NPN晶体三极管(18)的发射极接地,NPN晶体三极管(18)的基极分别与第七电阻(19)、第八电阻(21)连接,第八电阻(21)的另一端接地,第七电阻(19)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20)连接并与输入端子(2)连接,第三电容 (20)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光电耦合器(15)中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与第五电阻(1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10)负极分别与第六电阻(16)、第二电容(17)连接,第二电容(17)的另一端接地,第六电阻(16)的另一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15)中的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15)中的发光二极管负极接地,第二端子(3)和第四端子(23)接地。
地址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开发区长丰大道创业大厦313室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