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改良型自行车驱动装置
摘要 本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维修成本与时间,无脱链问题的改良型自行车驱动装置。其技术手段:包括该自行车驱动装置是由主、被动复合齿轮盘及传动装置组成;第一环状齿轮为面向自行车外侧而设置、第二环状齿轮为面向自行车内侧而设置;传动装置是由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及离合传动部组成;离合传动部是由第一和第二伸缩离合杆、支撑装置、第一和第二拨杆、及第一和第二弹性定位柱组成;第一伸缩离合杆能选择性地、与各第一传动齿轮其中之一的第一离合孔接合,而该第二伸缩离合杆亦能选择性地、与各第二传动齿轮其中之一的第二离合孔接合;第一和第二伸缩离合杆与第一和第二离合孔的接合处,分别设有一能与第一和第二离合孔嵌接的离合块。
申请公布号 TWM442321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2.01
申请号 TW101208828 申请日期 2012.05.10
申请人 陈宗耀 发明人 陈宗耀
分类号 B62M11/04 主分类号 B62M11/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杨延寿 台北市内湖区新明路355号5楼之11
主权项 一种改良型自行车驱动装置,适用于自行车(100)上,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驱动装置(200)是由一与自行车(100)之曲柄(300)轴接的主动复合齿轮盘(1);一与自行车(100)之驱动轮(400)轴接的被动复合齿轮盘(2);以及一设于该主动复合齿轮盘(1)与被动复合齿轮盘(2)之间的传动装置(3)所组成;所述主动复合齿轮盘(1)的直径,大于被动复合齿轮盘(2)的直径,且由内而外、等间隔依序设有呈同心圆状、相互间齿距相等的数个第一环状齿轮(11),而该第一环状齿轮(11)为面向自行车(100)外侧而设置;而所述被动复合齿轮盘(2),其亦由内而外、等间隔依序设有呈同心圆状、相互间齿距相等的数个第二环状齿轮(21),而该第二环状齿轮(2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该第一环状齿轮(11)的数量,且该第二环状齿轮(21)为面向自行车(100)内侧而设置;又所述传动装置(3),其是由对应于该第一环状齿轮(11)、由内而外、同轴向等间隔依序设置、轴心处分别具有一第一离合孔(41)的数个第一传动齿轮(4);对应于该第二环状齿轮(21)、由内而外、同轴向等间隔依序设置、轴心处分别具有一第二离合孔(51)的数个第二传动齿轮(5);及一设于该第一传动齿轮(4)与第二传动齿轮(5)之间,能将动力由主动复合齿轮盘(1)、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5)处的离合传动部(6)所组成;前述离合传动部(6),其是由一设于邻近该第一传动齿轮(4)之一端处的第一伸缩离合杆(61),其外表面处凹设有对应该第一环状齿轮(11)数量、间隔大小而相应设置的第一定位槽(A);一设于邻近该第二传动齿轮(5)之一端处,一端与该第一伸缩离合杆(61)套接的第二伸缩离合杆(62),其外表面处凹设有对应该第二环状齿轮(21)数量、间隔大小而相应设置的第二定位槽(B);一固设于该第一伸缩离合杆(61)与第二伸缩离合杆(62)套接处外的支撑装置(63);一对应该第一定位槽(A)、而枢设于第一伸缩离合杆(61)一侧处的第一拨杆(64),其邻近于该第一定位槽(A)的一端处,设有一呈Y形的第一拨动部(641),而该第一拨动部(641)位于邻近第一传动齿轮(4)的第一前凸出端(C)、能透过与第一定位槽(A)暂时性地卡接、进而推动第一伸缩离合杆(61)、往接近第一传动齿轮(4)的方向移动,另该第一拨动部(641)位于远离第一传动齿轮(4)的第一后凸出端(D)、能透过与第一定位槽(A)暂时性地卡接、进而推动第一伸缩离合杆(61)往远离第一传动齿轮(4)的方向移动;一对应该第二定位槽(B)、而枢设于第二伸缩离合杆(62)一侧处的第二拨杆(65),其邻近于该第二定位槽(B)的一端处,设有一呈Y形的第二拨动部(651),而该第二拨动部(651)位于邻近第二传动齿轮(5)的第二前凸出端(E)、能透过与第二定位槽(B)暂时性地卡接、进而推动第二伸缩离合杆(62)、往接近第二传动齿轮(5)的方向移动,另该第二拨动部(651)位于远离第二传动齿轮(5)的第二后凸出端(F)、能透过与第一定位槽(A)暂时性地卡接、进而推动第二伸缩离合杆(62)往远离第二传动齿轮(5)的方向移动;一对应该第一定位槽(A)、而固设于第一伸缩离合杆(61)另一侧处,能供第一伸缩离合杆(61)定位用的第一弹性定位柱(66);以及一对应该第二定位槽(B)、而固设于第二伸缩离合杆(62)另一侧处,能供第二伸缩离合杆(62)定位用的第二弹性定位柱(67)所组成;该第一伸缩离合杆(61)能选择性地、与各第一传动齿轮(4)其中之一的第一离合孔(41)接合,而该第二伸缩离合杆(62)亦能选择性地、与各第二传动齿轮(5)其中之一的第二离合孔(51)接合;又前述第一伸缩离合杆(61)、第二伸缩离合杆(62)与第一离合孔(41)、第二离合孔(51)的接合处,分别设有一能与该第一离合孔(41)、第二离合孔(51)嵌接的离合块(7)。如请求项1所述的改良型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杆(64)的枢接处,设有一能控制该第一拨杆(64)、于第一前凸出端(C)作动、第一后凸出端(D)作动两动作模式之间切换的第一控制器(8);而所述第二拨杆(65)的枢接处,亦设有一能控制该第二拨杆(65)、于第二前凸出端(E)作动、第二后凸出端(F)作动两动作模式之间切换的第二控制器(9);另所述传动装置(3),更包括有一设于该自行车(100)之手把(500)上,与前述第一控制器(8)与第二控制器(9)连接,能供控制该第一控制器(8)与第二控制器(9)作动用的控制转把(10)。如请求项1所述的改良型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块(7),其是为一多角型块体;而所述能与离合块(7)配合的第一离合孔(41)、第二离合孔(51),亦皆是为一多角型孔洞,且前述多角型孔洞的两侧边缘处,皆有设置倒角。如请求项1所述的改良型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驱动装置(200),其更包括一能供主动复合齿轮盘(1)、被动复合齿轮盘(2)、和传动装置(3)定位用的壳体(20);前述壳体(20),其是由一设于主动复合齿轮盘(1)与被动复合齿轮盘(2)之间、能供传动装置(3)定位用的框架体(201);及一设于远离自行车(100)之一侧处,能将主动复合齿轮盘(1)、被动复合齿轮盘(2)和传动装置(3)覆盖的盖体(202)所组成;前述盖体(202),其对应于各第一传动齿轮(4)处、分别设有能供定位第一传动齿轮(4)用的第一支架(203),而该第一支架(203)相邻于第一传动齿轮(4)的两壁面、与第一传动齿轮(4)之间,更设分别设有一第一轴承(205);前述框架体(201),其对应于各第二传动齿轮(5)处、分别设有能供定位第二传动齿轮(5)用的第二支架(204),而该第二支架(204)相邻于第二传动齿轮(5)的两壁面、与第二传动齿轮(5)之间,更设分别设有一第二轴承(206)。如请求项1所述的改良型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复合齿轮盘(1),其是由一表面具有第一环状齿轮(11)的第一主齿轮盘(12);以及数个依序套设固定于该第一主齿轮盘(12)外、且表面分别具有第一环状齿轮(11)的第一外齿轮环(13)所组成;而所述被动复合齿轮盘(2),其是由一表面具有第二环状齿轮(21)的第二主齿轮盘(22);以及数个依序套设固定于该第二主齿轮盘(22)外、且表面分别具有第二环状齿轮(21)的第二外齿轮环(23)所组成。如请求项1所述的改良型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63),其是由一内具有能供该第一伸缩离合杆(61)与第二伸缩离合杆(62)定位用之容置空间(632)的定位件(631);及数个并列设于该容置空间(632)内、套设于该第一伸缩离合杆(61)与第二伸缩离合杆(62)套接处外的轴承套(633)。如请求项1所述的改良型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离合杆(61)与第二伸缩离合杆(62)套接的一端处,设有一多角型定位孔(611);而所第二伸缩离合杆(62)与第一伸缩离合杆(61)套接的一端处,亦对应设有一套设于该多角型定位孔(611)内、可滑动位移的多角型定位柱(621)。
地址 南投县集集镇民生路17之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