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褐毛鲿全人工育苗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毛鲿全人工育苗方法,方法包括从自然海区获得原种亲鱼、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仔稚幼鱼室内人工培育,及仔鱼期室内营养强化培育与仔鱼期后移入土池生态育苗,培育成大规格种苗等步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褐毛鲿苗种规模化生产模式。人工繁育成功的第一世代幼鱼经过三年的养殖,培育出性成熟的第一代子代亲鱼,利用第一代子代亲鱼繁育出第二世代幼鱼,实现全人工育苗。突破了因褐毛鲿属于濒危鱼种,亲鱼来源极其困难的瓶颈,实现褐毛鲿大规模人工繁育和养殖产业化。
申请公布号 CN10276361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1.07
申请号 CN201210226850.4 申请日期 2012.06.29
申请人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陈朴贤;曾志南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代理人 张松亭;杨依展
主权项 一种褐毛鲿全人工育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原种亲鱼强化培育:引种的原种亲鱼置于海上网箱强化培育,促进性腺发育成熟;(2)亲鱼人工催产:在褐毛鲿的生殖季节,选取性腺成熟的雌鱼和雄鱼移入室内产卵池进行人工催产,注射催产激素,控制产卵水温24.0‑26.0℃,盐度29‑32‰,使其自然产卵受精,第二天收集起受精卵;(3)受精卵的孵化:受精卵置于孵化桶中孵化,控制受精卵孵化密度100‑150万粒/m3水体,孵化水温24.0‑26.0℃,盐度29‑32‰,待胚胎发育至即将孵化前再移入育苗池孵化出仔鱼;(4)仔鱼培育:将步骤(3)得到的受精卵移入育苗池孵化出仔鱼,以1.5‑2.0㎡面积布设一个散气石连续微充气,仔鱼开口时即投喂轮虫幼体;1‑5日龄前期仔鱼培育密度2.0‑2.5万尾/m3,培育水温24.0‑26.0℃,盐度29‑32‰,3‑5日龄前期仔鱼投喂轮虫幼体5‑6个/ml,并添加小球藻10-15万cell/ml,每天添加10‑15%新鲜砂滤海水;6‑18日龄后期仔鱼培育密度0.5‑1.0万尾/m3,培育水温24.0‑26.0℃,盐度28‑30‰,加大充气量,投喂轮虫密度7‑15个/ml,并添加小球藻20-25万cell/ml,从13日龄开始搭配投喂少量的卤虫无节幼体,13-18日龄投喂卤虫无节幼体1.0-5.0个/ml;日换水一次,日换水量15‑50%,每日吸污一次,19日龄仔鱼完成形态发育进入稚鱼期;(5)稚鱼培育:将步骤(4)得到的稚鱼继续在育苗池培育,培育密度2000‑2500尾/m3,培育水温24‑28℃,盐度25‑28‰;加大充气量至水面微翻滚状态,流水培育日换水量50‑100%,每日吸污一次;19-25日龄投喂卤虫5-13个/ml,16日龄开始搭配投喂活体桡足类幼体2‑3个/ml,约26日龄进入幼鱼期;(6)幼鱼培育:将步骤(5)得到的幼鱼继续在育苗池培育,培育密度1000‑2000尾/m3,培育水温24‑28℃,盐度25‑28‰;流水培育日换水量100‑300%,每日吸污一次;26‑50日龄每万尾幼鱼日投喂活体桡足类0.5‑1.8kg;室内培育45‑50天,幼鱼体长达4‑5cm商品规格即可提供网箱养殖;或(7)土池育苗:将步骤(4)得到的8‑18日龄后期仔鱼移入海水池塘进行稚幼鱼培育,每亩投放后期仔鱼4‑5万尾,仔稚鱼期每日全池泼洒投喂鱼浆3次,日投喂量0.5‑1.5kg/亩,日换水量20‑30%,到幼鱼期每日全池泼洒投喂鱼糜3次,日投喂量2.0‑3.0kg/亩,日换水量30‑70%,培育水温24‑30℃,盐度20‑30‰,PH8.0‑8.5,透明度40‑50cm;土池培育40‑45天,幼鱼体长达6.0‑7.0cm即可出塘提供网箱养殖;(8)将步骤(6)或(7)得到的第一世代幼鱼提供海上网箱养殖三年,培育成性成熟的第一代子代亲鱼;(9)利用步骤(8)得到性腺成熟的第一代子代亲鱼繁育出第二世代幼鱼,实现全人工育苗。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东渡海山路7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