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双换向器电机电枢组件双绕组嵌线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机嵌线技术,涉及一种双换向器电机电枢组件双绕组嵌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嵌线的步骤如下:将左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3b]和右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7b]嵌入嵌线槽;将左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3a]和右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7a]嵌入嵌线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换向器电机电枢组件双绕组嵌线方法,解决了新型双换向器电机的嵌线难题。
申请公布号 CN10208822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1.07
申请号 CN201010605349.X 申请日期 2010.12.27
申请人 国营北京曙光电机厂 发明人 刘淑琴
分类号 H02K15/08(2006.01)I 主分类号 H02K15/08(2006.01)I
代理机构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代理人 梁瑞林
主权项 双换向器电机电枢组件双绕组嵌线方法,在电枢铁芯的两端各有一个换向器,分别是左换向器和右换向器,电枢铁芯的嵌线槽数为m,分别将每个嵌线槽编号为1号槽、2号槽、直到m号槽,左、右换向器的换向片数为m,分别将左、右换向器的每片换向片编号为左/右1号换向片、左/右2号换向片、直到左/右m号换向片,编号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左、右换向器换向片的位置对应,所说的双绕组是由左绕组和右绕组组成的叠式绕组,左绕组和右绕组中的绕组元件数量相同,绕组元件的数量等于电枢铁芯的嵌线槽数m;组成左绕组的左绕组元件由漆包扁线制作,每个左绕组元件由左绕组元件上边线和与左绕组元件上边线连接的左绕组元件下边线组成,左绕组元件上边线从左到右分为4段,分别是:左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1a)、左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圆弧段(2a)、左绕组元件上边线直线段(3a)和左绕组元件上边线连接端圆弧段(4a),左绕组元件下边线从左到右分为4段,分别是:左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1b)、左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圆弧段(2b)、左绕组元件下边线直线段(3b)和左绕组元件下边线连接端圆弧段(4b),左绕组元件上边线连接端圆弧段(4a)的端头与左绕组元件下边线连接端圆弧段(4b)的端头连接为整体,同时,左绕组元件上边线连接端圆弧段(4a)位于左绕组元件下边线连接端圆弧段(4b)的上面,左绕组元件上边线连接端圆弧段(4a)的圆弧半径ra=rb+t,rb是左绕组元件下边线连接端圆弧段(4b)的圆弧半径,t是漆包扁线的宽度,左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1a)和左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1b)是长度相等的直线段;左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圆弧段(2a)的圆弧半径也是ra,左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圆弧段(2b)的圆弧半径也是rb,左绕组元件的上边线接线端(1a)和下边线接线端(1b)与左换向器连接;组成右绕组的右绕组元件由漆包扁线制作,每个右绕组元件由右绕组元件上边线和与右绕组元件上边线连接的右绕组元件下边线组成,右绕组元件上边线从右到左分为4段,分别是:右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5a)、右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圆弧段(6a)、右绕组元件上边线直线段(7a)和右绕组元件上边线连接端圆弧段(8a),右绕组元件下边线从右到左分为4段,分别是:右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5b)、右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圆弧段(6b)、右绕组元件下边线直线段(7b)和右绕组元件下边线连接端圆弧段(8b),右绕组元件上边线连接端圆弧段(8a)的端头与右绕组元件下边线连接端圆弧段(8b)的 端头连接为整体,同时,右绕组元件上边线连接端圆弧段(8a)位于右绕组元件下边线连接端圆弧段(8b)的上面,右绕组元件上边线连接端圆弧段(8a)的圆弧半径rc=rd+t,rd是右绕组元件下边线连接端圆弧段(8b)的圆弧半径,t是漆包扁线的宽度,右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5a)和右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5b)是长度相等的直线段;右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圆弧段(6a)的圆弧半径也是rc,右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圆弧段(6b)的圆弧半径也是rd,右绕组元件的上边线接线端(5a)和下边线接线端(5b)与右换向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嵌线的步骤如下:1.1、将左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3b)和右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7b)嵌入嵌线槽:1.1.1、将第一左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3b)和第一右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7b)嵌入1号嵌线槽:以任意一个嵌线槽作为1号嵌线槽,将第一左绕组元件下边线直线段(3b)连同绝缘材料嵌入1号嵌线槽的槽底,第一左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1b)朝向左换向器,将第一左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1b)焊接在左换向器中图纸规定的换向片上,以该换向片作为左换向器的1号换向片,则与左换向器的1号换向片对应的右换向器相应的换向片为右换向器1号换向片;然后将第一右绕组元件下边线直线段(7b)连同绝缘材料嵌入1号嵌线槽的槽底,第一右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5b)朝向右换向器,将第一右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5b)焊接在右换向器的1号换向片上;1.1.2、将第二左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3b)和第二右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7b)嵌入2号嵌线槽:将第二左绕组元件下边线直线段(3b)连同绝缘材料嵌入2号嵌线槽的槽底,第二左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1b)朝向左换向器,将第二左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1b)焊接在左换向器的2号换向片上;然后将第二右绕组元件下边线直线段(7b)连同绝缘材料嵌入2号嵌线槽的槽底,第二右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5b)朝向右换向器,将第二右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5b)焊接在右换向器的2号换向片上;1.1.3、重复步骤1.1.2的方法,直到将第m左绕组元件下边线直线段(3b)连同绝缘材料嵌入m号嵌线槽的槽底,第m左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1b)朝向左换向器,将第m左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1b)焊接在左换向器的m号换向片上;然后将第m右绕组元件下边线直线段(7b)连同绝缘材料嵌入m号嵌线槽的槽底,第m右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5b)朝向右换向器,将第m右绕组元件下边线接线端(5b)焊接在右换向器的m号换向片上;所有的嵌线槽中, 左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3b)和右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7b)的相对位置保持一致;1.2、将左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3a)和右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7a)嵌入嵌线槽:1.2.1、将第一左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3a)连同绝缘材料嵌入第n+2号嵌线槽内,位于第n+2左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3b)的上面,此时,第一左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3a)与下边线直线段(3b)之间相隔n个嵌线槽,n由图纸规定,n<m,将第一左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1a)焊接在左换向器的m号换向片上;将第一右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7a)连同绝缘材料嵌入第n+2号嵌线槽内,位于第n+2右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7b)的上面,此时,第一右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7a)与下边线直线段(7b)之间相隔n个嵌线槽,将第一右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5a)焊接在右换向器的m号换向片上1.2.2、将第二左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3a)连同绝缘材料嵌入第n+3号嵌线槽内,位于第n+3左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3b)的上面,将第二左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1a)焊接在左换向器的1号换向片上;将第二右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7a)连同绝缘材料嵌入第n+3号嵌线槽内,位于第n+3右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7b)的上面,将第二右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5a)焊接在右换向器的1号换向片上;1.2.3、将第三左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3a)连同绝缘材料嵌入第n+4号嵌线槽内,位于第n+4左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3b)的上面,将第三左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1a)焊接在左换向器的2号换向片上;将第三右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7a)连同绝缘材料嵌入第n+4号嵌线槽内,位于第n+4右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7b)的上面,将第三右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5a)焊接在右换向器的2号换向片上;1.2.4、以此类推,重复步骤1.2.3的方法,直到将第m左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3a)连同绝缘材料嵌入第n+1号嵌线槽内,位于第n+1左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3b)的上面,将第m左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1a)焊接在左换向器的m‑1号换向片上;将第m右绕组元件的上边线直线段(7a)连同绝缘材料嵌入第n+1号嵌线槽内,位于第n+1右绕组元件的下边线直线段(7b)的上面,将第m右绕组元件上边线接线端(5a)焊接在右换向器的m‑1号换向片上。
地址 100028 北京市朝阳区京顺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