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燃料电池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的电极,其包括具有碳纤的气体扩散层与触媒层。触媒层配置于气体扩散层上。触媒层包括奈米碳管、黏着层与触媒。奈米碳管的一端与气体扩散层的碳纤连接。黏着层配置于奈米碳管的表面上。触媒配置于黏着层上。
申请公布号 TWI376049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1.01
申请号 TW098104173 申请日期 2009.02.10
申请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辛玉麟
分类号 H01M4/86 主分类号 H01M4/8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詹铭文 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2段100号7楼之1;萧锡清 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2段100号7楼之1
主权项 一种燃料电池的电极,包括:一气体扩散层,具有一碳纤;以及一触媒层,配置于该气体扩散层上,该触媒层包括:一奈米碳管,该奈米碳管的一端与该气体扩散层的该碳纤连接;一黏着层,配置于该奈米碳管的表面上;以及一触媒,配置于该黏着层上。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其中该黏着层的材料包括具有酮类、磺酸类、醇类、烷酮类、胺类或硫醇类的高分子材料。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其中该黏着层的材料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苯乙烯磺酸、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吡咯、聚噻吩或其组合。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其中该黏着层的厚度介于0.1 nm至10 nm之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其中该气体扩散层包括碳纸或碳布。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其中该气体扩散层的厚度介于0.1 mm至0.5 mm之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其中该奈米碳管的管径介于20 nm至80 nm之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其中该奈米碳管的长度介于1 μm至10 μm之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其中该触媒的材料包括铂、钌、钼、铱、铑或其组合。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其中该触媒的粒径介于1nm至20nm之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其中该奈米碳管的重量介于该燃料电池的电极的重量的0.5%至10%之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其中该触媒的重量介于该触媒层的重量的20%至70%之间。一种燃料电池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气体扩散层,该气体扩散层具有一碳纤;将一奈米碳管形成于该气体扩散层上,其中该奈米碳管的一端与该气体扩散层的该碳纤连接;于该奈米碳管的表面上形成一黏着层;以及于该黏着层上形成一触媒。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黏着层的形成方法包括活化接枝法、聚合接枝法或物理吸附法。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黏着层的材料包括具有酮类、磺酸类、醇类、烷酮类、胺类或硫醇类的高分子材料。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黏着层的材料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苯乙烯磺酸、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吡咯、聚噻吩或其组合。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黏着层的厚度介于0.1nm至10nm之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中于该黏着层上形成该触媒的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奈米碳管的形成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沈积法或物理气相沈积法。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燃料电池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气体扩散层包括碳纸或碳布。
地址 新竹县竹东镇中兴路4段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