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复杂地质目标的2.5次三维地震勘探方法
摘要 复杂地质目标的2.5次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依据叠加剖面资料、原始单炮资料信噪比与覆盖次数的关系计算出2.5次三维所需的覆盖次数;利用大炮检距、高覆盖的二维试验线资料,进行限炮检距处理分析,优选合适的最大炮检距;依据分析结论确定观测系统关键参数。采用统一的坐标原点,建立统一的坐标网格,实现时间域三维地震资料融合;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的规则化、高精度速度场的建立和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实现复杂目标的高精度成像。效果是: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融合增加覆盖次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运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了资料的成像精度,实现了复杂地质目标的精细描述。
申请公布号 CN10270731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0.03
申请号 CN201210185790.6 申请日期 2012.06.06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贤正;张玮;白旭明;唐传章;邓志文;宴丰;叶秋焱;刘旺;金凤鸣;刘占族;邱毅
分类号 G01V1/28(2006.01)I;G01V1/30(2006.01)I 主分类号 G01V1/28(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代理人 李玉明
主权项 1.一种复杂地质目标的2.5次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对目标区的二次三维地震资料品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a)对二次三维的成果剖面进行全频、分频显示,根据目的层段反射波相位的连续性好坏,定性分析主要目的层段资料的信噪比;b)利用常用的地震资料分析软件对二次三维的原始地震资料进行信噪比定量分析,选择主要目的层段开取时窗,分析目的层段原始单炮资料的信噪比;步骤B、依据叠加剖面、原始资料的信噪比与覆盖次数的关系式:n<sub>req</sub>=[(s/n)<sub>req</sub>/(s/n)<sub>raw</sub>]<sup>2</sup>式中:n<sub>req</sub>为需达到的覆盖次数,单位为次数;(s/n)<sub>raw</sub>为原始炮集的信噪比;(s/n)<sub>req</sub>为叠加剖面的期望信噪比;剖面信噪比不低于6,则根据上式计算出目标区采集所需的覆盖次数;步骤C、在目标区进行二维地震资料采集试验,炮检距为大于最深目的层的1.5倍、覆盖次数大于步骤B中计算值,进行最大偏移距分别为0.8×H<sub>max</sub>、1.0×H<sub>max</sub>、1.2×H<sub>max</sub>、1.5×H<sub>max</sub>资料处理;式中:H<sub>max</sub>为最深目的层深度;对比不同偏移距的道集和速度谱资料的信噪比,同时对比剖面的目的层段反射波相位的连续性,优选合适的最大炮检距;步骤D、根据最大炮检距的分析结论,在限偏移距的基础上进行抽炮处理,得到不同覆盖次数剖面;根据不同覆盖次数剖面对比分析,进一步确定目标区2.5次三维总覆盖次数N<sub>2.5</sub>;按照二次三维和目标三维地震资料融合的技术思路,依据如下公式确定目标三维地震采集所需覆盖次数:N<sub>m</sub>=N<sub>2.5</sub>-N<sub>2</sub>式中:N<sub>m</sub>为目标三维的覆盖次数,范围:140~300次;N<sub>2.5</sub>为2.5次三维所需的总覆盖次数,范围:240~360次;N<sub>2</sub>为二次三维所需的覆盖次数,范围:60~100次;步骤E、根据步骤C、D的分析结论,结合二次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采用统一的面元大小,按照检波点主线方向错位、检波线内插、面元细分、变方向观测的拓宽方位原则,确定2.5次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步骤F、使用CGG-Veritas或其它常用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统一坐标原点,建立统一的坐标网格:<maths num="0001"><![CDATA[<math><mfenced open='{' close=''><mtable><mtr><mtd><mi>line</mi><mo>=</mo><mrow><mo>(</mo><mrow><mo>(</mo><mi>x</mi><mo>-</mo><msub><mi>x</mi><mn>0</mn></msub><mo>)</mo></mrow><mi>sin</mi><mi>&alpha;</mi><mo>-</mo><mrow><mo>(</mo><mi>y</mi><mo>-</mo><msub><mi>y</mi><mn>0</mn></msub><mo>)</mo></mrow><mi>cos</mi><mi>&alpha;</mi><mo>)</mo></mrow><mo>/</mo><msub><mi>d</mi><mi>y</mi></msub></mtd></mtr><mtr><mtd><mi>cdp</mi><mo>=</mo><mrow><mo>(</mo><mrow><mo>(</mo><mi>x</mi><mo>-</mo><msub><mi>x</mi><mn>0</mn></msub><mo>)</mo></mrow><mi>cos</mi><mi>&alpha;</mi><mo>+</mo><mrow><mo>(</mo><mi>y</mi><mo>-</mo><msub><mi>y</mi><mn>0</mn></msub><mo>)</mo></mrow><mi>sin</mi><mi>&alpha;</mi><mo>)</mo></mrow><mo>/</mo><msub><mi>d</mi><mi>x</mi></msub></mtd></mtr></mtable></mfenced></math>]]></maths>式中:α方位角;d<sub>x</sub>,d<sub>y</sub>定义的主线、联线方向处理面元大小,单位为米;x<sub>0</sub>,y<sub>0</sub>工区坐标原点的大地坐标;line,cdp统一坐标网格后的线号、共深度点号;统一定义2.5次三维、二次三维地震资料的观测系统,得到更宽方位角、更高覆盖次数的三维地震资料;由于两块三维地震资料的接收点、线的错位,进一步缩小面元d<sub>x</sub>×d<sub>y</sub>,得到<img file="FDA00001732535900022.GIF" wi="169" he="86" />面元的地震资料;步骤G、使用CGG-Veritas或其它常用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以2.5次三维地震资料为标准,用互相关技术调查二次三维地震资料与2.5次三维地震资料的时差;用子波整形技术调查二次三维地震资料与2.5次三维地震资料的相位、频率、振幅方面存在的差异,然后对二次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时差校正、相位校正、频率校正、振幅校正,将两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统一,形成一套特征一致的三维地震资料;具体做法是:在振幅一致性资料处理方面,首先通过振幅衰减曲线对各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振幅调查;然后,在时间上采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的方法,将不同期次三维地震采集资料的振幅调整到同一级别;在空间上采用道均衡的方法补偿道间能量差异,使每道的平均振幅达到同一级别;在子波一致性资料处理方面,采用子波整形技术;以目标三维地震资料的属性为主,对二次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子波整形,接近目标三维地震资料的子波形态,消除由于采集因素不同而造成的频率、相位、振幅和能量等各方面的差异,实现时间域三维地震资料融合后特征的统一;步骤H、使用CGG-Veritas或其它常用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采用资料规则化技术对步骤G所得到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资料规则化处理;资料规则化技术是针对不规则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规则化处理,避免因能量不均衡导致偏移画弧的方法;该技术原理是在两个方向通过傅里叶重建的方法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规则化,最常用的是共偏移距域的规则化以及针对陆地资料的十字排列选项,包括标准的傅里叶选项和去假频的傅里叶选项;其中去假频的傅里叶重建主要是通过对波数域进行拓展,避免陡倾角部分产生假频;三维地震资料规则化后,将同一面元内所有地震道的坐标调整到面元中心位置,保证全区面元分布均匀、每个面元内接收的地震道数相等,即覆盖次数分布均匀;步骤I、使用CGG-Veritas或其它常用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对步骤H所得到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加密速度分析,速度分析网格大小控制在100米×100米,通过加密速度分析建立高精度速度场;步骤J、使用CGG-Veritas或其它常用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利用高精度速度场对步骤H所得到的三维资料进行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从而实现复杂目标的高精度成像。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