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石斑鱼室外水泥池大水体设施化育苗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斑鱼室外水泥池大水体设施化育苗方法,包括育苗设施与用水处理、育苗前准备、受精卵孵化、饵料投喂、育苗水体调控等步骤,待仔鱼全长达2.5cm以后,即可起捕。本发明操作简单,采用稳定的育苗水体条件,在育苗全程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情况下,具有育苗成功率高、成活率稳定、操作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多种石斑鱼的室外水泥池大水体设施化育苗,为石斑鱼人工育苗形成规模化生产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申请公布号 CN10265712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9.12
申请号 CN201210167766.X 申请日期 2012.05.28
申请人 海南省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符书源;王永波;陈傅晓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代理人 莫臻
主权项 一种石斑鱼室外水泥池大水体设施化育苗方法,其步骤如下:1)、育苗设施与用水处理于室外修建进、排水方便的方形或圆形水泥池,面积400m2~800m2、池水深1.8m~2.2m,在水泥池四周铺设直径1寸塑料管,每隔1.5m~2.0m安装长度不同的气管投放气石充气;池底铺8cm~12cm的沙层,水泥池顶部铺设遮光太阳板封闭或半封闭顶棚;育苗用水使用前经沙滤处理;2)、育苗前准备2.1)、育苗水体的前处理放卵前,对育苗池清洗、平整、消毒,加入过滤海水,然后加入黑色高级虾片2~4g/m3、小球藻肥水膏1~3g/m3、利生素0.5~1.0g/m3和EM菌微生态调节剂1~4ml/m3,以促进微型生物尤其是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连续培育3~5天,至水中出现微型生物、水色呈绿褐色,控制微型生物的密度为8个~10个/ml;2.2)、育苗环境条件水温28.0℃~32.0℃,盐度28~32,pH值7.9~8.3,溶解氧5mg/L以上,氨氮0.10~0.12 mg/L,透明度保持在25cm~35cm,光照控制在4000Lux~6000Lux;3)、受精卵孵化在水泥池中搭建长方形框架,并在下方设置浮子,在上方搭建遮阴网;在框架内部设置孵化袋,孵化袋中加满新鲜海水,加海水时用厚棉过滤袋过滤,孵化袋上设置气石,然后将受精卵缓缓放入孵化袋中进行充气孵化;受精卵孵化后,待仔鱼开口前,仔鱼眼睛开始长色素变黑时,即可打开孵化袋一角,让仔鱼缓缓游入育苗池中;4)、饵料投喂石斑鱼仔鱼在孵化后3~4天开始摄食,开口饵料以摄食育苗池中微型生物为主,仔鱼开口当天即可开始投喂轮虫,根据水体中轮虫的密度增减投喂量,保持育苗水体中轮虫密度达到5~10个/ml,仔鱼摄食轮虫的持续时间为10~15天;然后转为投喂桡足类饵料,保持育苗水体中桡足类饵料的密度达到1~2个/ml,投喂时间持续15~20天,直到仔鱼全长达2.5cm以上,起捕时止;5)、育苗水体调控5.1)、从受精卵孵化开始,每天早上向育苗池加入小球藻肥水膏1~3g/m3、利生素0.5~1.0g/m3和EM菌微生态调节剂1~4ml/m3,加入量根据水色进行微调,持续15~20天;5.2)、从受精卵孵化开始,每天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投喂黑色高级虾片2~4g/m3,加入量根据水色进行微调,持续10~12天;5.3)、待仔鱼孵出7天后,每天缓慢添加新鲜过滤海水12m3~40m3;5.4)、待仔鱼全长达0.8cm以后,开始少量缓慢的换水,每天换水12m3~40m3,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加大换水量至每天80m3~240m3;5.5)、待仔鱼全长达2.5cm以后,即可起捕。
地址 570000 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54号燃化大厦1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