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亚高山地区大熊猫主食竹的恢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高山地区大熊猫主食竹的恢复方法,属于生态恢复建设技术领域。针对以往大熊猫栖息地主食竹自然恢复困难、恢复周期长与人工恢复生长缓慢、竹子质量差、竹子成活率低的特点,根据生境不同,选择林下直接栽种竹子或将乔、灌、竹混交组合栽种,达到大熊猫适宜生境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避免水土流失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目的。
申请公布号 CN10214452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8.01
申请号 CN201110003170.1 申请日期 2011.01.10
申请人 北京林业大学 发明人 赵志江;康东伟;李俊清
分类号 A01G23/00(2006.01)I;A01G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23/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亚高山地区大熊猫主食竹的恢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两种恢复模式,模式一是在暗针叶林下直接栽种大熊猫主食竹,品种包括缺苞箭竹、冷箭竹、华西箭竹、丰实箭竹、少花箭竹、拐棍竹、石棉玉山竹、糙花箭竹、青川箭竹或团竹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栽种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5月或9月丛植,每丛5‑7株,丛行距为2m×3m,种植点数111穴/亩;模式二是在草坡或裸地上将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征的落叶灌木、常绿乔木与大熊猫主食竹进行混交组合栽种,其中落叶灌木为皂柳或高山柳,常绿乔木为紫果云杉、岷江冷杉或粗枝云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竹种同模式一,乔木和灌木均采用秋季穴状整地,乔木种植穴的长、宽、深分别为50cm×50cm×40cm,灌木种植穴的长、宽、深分别为30cm×30cm×25cm,春季栽种,株行距为3m×2m,种植点数111穴/亩,三者混交比例为1∶1∶1;两种栽植模式均采用品字形配置,所有苗木均为1年实生苗,均需在每年的主要生长期5月‑9月,每亩根施尿素30kg,连施3次,每次配合喷施浓度为80×10‑6~100×10‑6的α‑萘乙酸300kg/亩,持续3年,均需连续人工抚育4年,第1年刀抚除草,第2年至第4年锄抚松土、培土。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