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杂色竹荪子实体的栽培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色竹荪(Dictyophora multicolor Berk.& Broome(1882))子实体的栽培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先将野生的杂色竹荪新鲜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接至综合PDA斜面培养基或松针浸汁培养基培养至菌丝长满斜面得到斜面母种,把斜面母种接种至麦粒培养基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选取菌丝呈白色、粗壮的菌种作为原种,将原种分层播种到生产用培养基里并覆土,培养至菌丝长出覆土表面,然后使菌丝形成大量菌索,菌索末端膨大形成幼原基和菌蕾,继续培养至菌裙达到最大开张度,便可采收杂色竹荪新鲜子实体。本发明的栽培生产方法可以使杂色竹荪子实体生物效率达到1.5~2.5kg/m2,这些杂色竹荪子实体可用作药物原料或研究材料使用。
申请公布号 CN102172173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7.25
申请号 CN201110051847.9 申请日期 2011.03.04
申请人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发明人 邹方伦;宋斌;吴兴亮;李泰辉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代理人 潘伟健
主权项 一种杂色竹荪子实体的栽培生产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的步骤:(1)将野生的杂色竹荪Dictyophora multicolor Berk.& Broome新鲜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接至综合PDA斜面培养基或松针浸汁培养基,温度10~32℃,湿度50%~90%,培养20~50天,菌丝长满斜面即得到斜面母种,所述的综合PDA斜面培养基pH 5.0~7.0,其原料组成为每1000mL水中加入马铃薯150~250g,葡萄糖15~25g,磷酸二氢钾1~2g,硫酸镁0.3~0.8g,VB15~15mg和琼脂17~20g,其制备方法是原料按所述组成分别称重后,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按上述量加水煮沸25~30min,纱布过滤,取滤汁再加入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VB1和琼脂,充分溶解后趁热纱布过滤,分装试管灭菌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贮存备用,所述的松针浸汁培养基pH 5.0~7.0,其原料组成为每1000mL水中加入松针50~150g,马铃薯150~250g,蔗糖15~25g,琼脂15~25g,其制备方法是原料按所述组成分别称重后,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和松针一起按上述量加水煮沸25~30min,纱布过滤,取滤汁再加入蔗糖和琼脂,充分溶解后趁热纱布过滤,取滤汁分装试管灭菌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贮存备用;(2)将步骤(1)得到的斜面母种按培养基质量2%~3%的接种量接入麦粒培养基,置温度10~32℃,湿度60%~70%,培养25~70d后,菌丝长满麦粒培养基,选取菌丝呈白色、粗壮的菌种作为原种,所述的麦粒培养基pH 5.0~7.0,其原料组成按质量分数100%计,由小麦75%~85%,棉子壳或竹枝丫粉或杂木屑或草粉10%~20%,蔗糖1%~3%,过磷酸钙1%~2%,石膏粉0.5%~1.5%和石灰0.3%~0.8%组成,所述的麦粒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先把小麦用水浸泡20~30h,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锅煮熟20~38min,过滤滴干备用,棉子壳或竹枝丫粉或杂木屑或草粉用热水浸泡2~3h后堆沤发酵4~5d备用,将所有组份混合拌匀,此时含水量为50%~60%,用手握培养料放开后料不散,将培养料装入培养瓶里灭菌冷却后即可作接种用;(3)将步骤(2)得到的原种按培养基质量3%~6%的接种量分层播种到生产用培养基里并覆土,于温度10~32℃,空气相对湿度50%~90%,培养25~70d菌丝长出覆土表面,所述的生产用培养基pH 5.0~7.0,其干料组成按质量份数计为竹片8~12份,木片20~30份,过磷酸钙0.2~0.3份,石膏0.2~0.3份和竹叶0.2~0.3份,所述的生产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干料中的竹片、木片和竹叶切成碎片,再与过磷酸钙和石膏混合堆积成堆,不断用清水或0.2%尿素液浇淋,使其充分吸水,每平方米的堆用干料15~20kg,以经过2%~3%的石灰水浸泡23~25h或煮沸15~25min后用流水冲洗的木屑或玉米秆粉作填充料,然后堆沤发酵4~5d至料面呈白色,得到生产用培养基;(4)将步骤(3)得到的菌丝于温度10~32℃,空气相对湿度70%~95%,光照强度在100~300lx,每天通气1次,每次0.5~1h,培养20~55d则形成大量菌索,至菌索末端膨大形成 幼原基和菌蕾后以相对湿度70%~95%,10~32℃,光照强度在100~300lx,每天通气1~2次,每次0.5~1h,培养20~35d至菌裙达到最大开张度,即可采收杂色竹荪子实体。
地址 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