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三频宽波束圆极化微带天线
摘要 本发明实现了一种三频宽波束圆极化微带天线,包括:天线罩,在天线罩内设有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叠合的馈电网络层、第一介质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二介质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第三介质层、第五金属层、第四介质层和第六金属层,且由短路螺钉穿过固定;第三金属层与第四金属层连接,在第二介质层内设有第一金属化过孔和第二金属化过孔,所述第一金属化过孔和第二金属化过孔连接于第三金属层;在所述的馈电网络层上设有威尔金森90°移相功分器和四分支90°移相功分器;在第三金属层与馈电网络层之间设有第一馈电针和第二馈电针,在第六金属层与馈电网络层之间设有第三馈电针和第四馈电针。
申请公布号 CN10257001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7.11
申请号 CN201110420390.4 申请日期 2011.12.15
申请人 东南大学;中电科技扬州宝军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振新;夏继钢;汤湘伟
分类号 H01Q1/38(2006.01)I;H01Q5/00(2006.01)I;H01Q3/30(2006.01)I;H01Q13/08(2006.01)I;H01Q1/52(2006.01)I 主分类号 H01Q1/38(2006.01)I
代理机构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程化铭
主权项 一种三频宽波束圆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罩(1),在天线罩(1)内设有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叠合的馈电网络层(12)、第一介质层(11)、第一金属层(10)、第二金属层(9)、第二介质层(8)、第三金属层(7)、第四金属层(6)、第三介质层(5)、第五金属层(4)、第四介质层(3)和第六金属层(2);在馈电网络层(12)、第一介质层(11)、第一金属层(10)、第二金属层(9)、第二介质层(8)、第三金属层(7)、第四金属层(6)、第三介质层(5)、第五金属层(4)、第四介质层(3)和第六金属层(2)的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第1中心小孔(15‑1)、第2中心小孔(15‑2)、第3中心小孔(15‑3)、第4中心小孔(15‑4)、第5中心小孔(15‑5)、第6中心小孔(15‑6)、第7中心小孔(15‑7)、第8中心小孔(15‑8)、第9中心小孔(15‑9)、第10中心小孔(15‑10)、第11中心小孔(15‑11),所述第1中心小孔(15‑1)、第2中心小孔(15‑2)、第3中心小孔(15‑3)、第4中心小孔(15‑4)、第5中心小孔(15‑5)、第6中心小孔(15‑6)、第7中心小孔(15‑7)、第8中心小孔(15‑8)、第9中心小孔(15‑9)、第10中心小孔(15‑10)、第11中心小孔(15‑11)为孔径相同的同心孔且由短路螺钉(15)穿过,实现天线整体的固定和高次模分量的抑制;所述第三金属层(7)与第四金属层(6)连接,在第二介质层(8)内设有第一金属化过孔(13‑3)和第二金属化过孔(16‑3),所述第一金属化过孔(13‑3)和第二金属化过孔(16‑3)连接于第三金属层(7);在所述的馈电网络层(12)上设有威尔金森90°移相功分器(18)和四分支90°移相功分器(19);在第三金属层(7)与馈电网络层(12)之间设有第一馈电针(13)和第二馈电针(16),所述第一馈电针(13)的一端与第一金属化过孔(13‑3)连接,第一馈电针(13)的另一端与威尔金森90°移相功分器(18)的一个输出端(13‑6)连接,在第一馈电针(13)与第一金属层(10)、第二金属层(9)之间设有第1绝缘间隙(23);所述第二馈电针(16)的一端与第二金属化过孔(16‑3)连接,第二馈电针(16)的另一端与威尔金森90°移相功分器(18)的另一个输出端(16‑6)连接第二馈电针(16),在第二馈电针(16)与第一金属层(10)、第二金属层(9)之间设有第2绝缘间隙(23‑1);在第六金属层(2)与馈电网络层(12)之间设有第三馈电针(14)和第四馈电针(17),所述第三馈电针(14)的一端与第六金属层(2)连接,第3馈电针(14)的另一端与四分支90°移相功分器(19)的一个输出端(14‑11)连接,在第三馈电针(14)与第一金属层(10)、第二金属层(9)、第三金属层(7)、第四金属层(6)和第五金属层(4)之间设有第三绝缘间隙(24);所述第四馈电针(17)的一端与第六金属层(2)连接,第四馈电针(17)的另一端与四分支90°移相功分器(19)的另一个输出端(17‑11)连接,在第四馈电针(17)与第一金属层(10)、第二金属层(9)、第三金属层(7)、第四金属层(6)和第五金属层(4)之间设有第4绝缘间隙(24‑1)。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