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围岩离层位移监测仪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围岩离层位移监测仪,包括机械部件和电器部件。机械部件包括锚杆组件、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一壳体和基本设置在锚杆组件中的2个离层位移传递组件。锚杆组件固定在第一壳体上;第一、第二传动机构均基本设置在第一壳体中,2个离层位移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出件与分别于第一、第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件动力连接。电器部件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固定在第二壳体中的电路板、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等。第一壳体的左侧板边沿设有3至6个销钩组件,第二壳体的右侧板相应位置设有销孔。第一壳体通过销钩组件插入并钩住第二壳体的销孔而连接在一起。且第一、第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分别与第一、第二角度传感器连接。
申请公布号 CN10256437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7.11
申请号 CN201210023709.4 申请日期 2012.02.03
申请人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发明人 周李兵;顾巧明;姜振南;徐士敏;王启峰;高文;张立斌;贺耀宜;赵立厂;胡文涛;鲍永涛;汤利平;徐娟
分类号 G01B21/02(2006.01)I;E21F17/18(2006.01)I 主分类号 G01B21/02(2006.01)I
代理机构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代理人 翁坚刚
主权项 一种围岩离层位移监测仪,包括机械部件和电器部件;机械部件包括离层位移传递组件(1)、锚杆组件(2)、第一传动机构(4)、第二传动机构(5)和第一壳体(3);离层位移传递组件(1)有2个,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侧传递组件和右侧传递组件;左侧传递组件包括第一锚爪(11‑1a)和上端头固定在第一锚爪(11‑1a)上的第一钢丝绳(11‑2a);右侧传递组件包括第二锚爪(11‑1b)和上端头固定在第二锚爪(11‑1b)上的第二钢丝绳(11‑2b);锚杆组件(2)由锚头(21)和锚杆(22)组成;锚杆(22)包括空心杆体(22‑1)和隔离板(22‑2),空心杆体(22‑1)的内腔被隔离板(22‑2)隔离成作为左滑道(22‑4)和右滑道(22‑5)的2个通孔;锚头(21)由锚头主体(21‑1)和固定在锚头主体(21‑1)上的4片弹性爪片(21‑2)组成;锚头(21)由其锚头主体(21‑1)从上方固定在锚杆(22)的空心杆体(22‑1)上;第一壳体(3)为注塑一体件,包括壳主体(31)、锚杆座(32)、左滑道(37)和右滑道(38);壳主体(31)整体基本呈方形盒体,且该壳主体(31)的开口朝向前方;锚杆座(32)从上方连接在壳主体(31)的上侧板(31‑1)上;锚杆(22)从上方固定在锚杆座(32)上;第一传动机构(4)和第二传动机构(5)均基本设置在第一壳体(3)中;第一传动机构(4)包括作为动力输入件的与第一钢丝绳(11‑2a)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41);第二传动机构(5)包括作为动力输入件的与第二钢丝绳(11‑2b)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51);电器部件包括第二壳体(7)以及固定在第二壳体(7)中的电路板(61)、电缆接口(62)、第一报警指示灯(63)、第二报警指示灯(64)、第一角度传感器(65)和第二角度传感器(66);第二壳体(7)为注塑一体件,整体基本呈方形盒体;电缆接口(62)与电路板(61)电连接;第一报警指示灯(63)和第二报警指示灯(64)均与电路板(61)电连接;第一角度传感器(65)和第二角度传感器(66)由各自的角度信号输出端与电路板(61)的相应端口电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3)还包括阻挡座(33)、销钩组件(34)和隔离板(36);第一壳体(3)设有位于锚杆座(32)以及壳主体(31)的上侧板(31‑1)上的贯通上下的左右分布的用于构成第一壳体(3)的左滑道(37)和右滑道(38)的2个铅垂通孔;第一壳体(3)的左侧铅垂通孔的形状与锚杆(22)的左滑道(22‑4)的形状对应一致,第一壳体(3)的右侧铅垂通孔的形状与锚杆(22)的右滑道(22‑5)的形状对应一致;阻挡座(33)位于锚杆座(32)的后部正下方,阻挡座(33)的前部敞开;阻挡座(33)与隔离板(36)之间形成第一壳体(3)的左侧滑道空间和右侧滑道空间,并且第一壳体(3)的左侧滑道空间从下方与第一壳体(3)的左侧铅垂通孔相接通,且两者形状相对应,从而构成第一壳体(3)的左滑道(37),第一壳体(3)的右侧滑道空间从下方与第一壳体(3)的左侧铅垂通孔相接通,且两者形状相对应,从而构成第一壳体(3)的右滑道(38);从而使得锚杆(22)的左滑道(22‑4)与下方的第一壳体(3)的左滑道(37)相接通而构成机械部件的左滑道,以及使得锚杆(22)的右滑道(22‑5)与下方的第一壳体(3)的右滑道(38)相接通而构成机械部件的右滑道;第一壳体(3)的壳主体(31)还设有位于左端的向左伸出左侧板(31‑2)的方形外边框,且该方形外边框上设有朝向左方的用于与电器部件的第二壳体(6)进行嵌接的“口”形的左侧凹槽(31‑6);销钩组件(34)有3至6个,均沿左右向水平设置,且相互之间平行;各销钩组件(34)沿左侧板(31‑3)的边沿均匀设置;第一壳体(3)的壳主体(31)的左侧板(31‑2)上还设有2个轴线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通孔,该2个通孔为动力输出孔,用于分别设置第一传动机构(4)和第二传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件;第一传动机构(4)还包括作为动力输出件的第一橡胶连接件(48);第一橡胶连接件(48)设有贯通左右的中央圆孔,第一橡胶连接件(48)位于第一壳体(3)的壳主体(31)的左侧板(31‑2)相应1个动力输出孔处;第一滑块(41)的外周侧面形状与第一壳体(3)的左滑道(37)的形状相对应;第一滑块(41)设置在机械部件的左滑道中,且与左滑道上下滑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5)的零件与第一传动机构(4)的相应的零件对应相同,且第二传动机构(5)的各个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第一传动机构(4)的相应的各个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基本相同;第二传动机构(5)还包括第二橡胶连接件(58);第二橡胶连接件(58)的轴线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第二橡胶连接件(58)设有贯通左右的中央圆孔;第二橡胶连接件(58)位于第一壳体(3)的壳主体(31)的左侧板(31‑2)相应1个动力输出孔处;第二滑块(51)的外周侧面形状与第一壳体(3)的右滑道(38)的形状相对应;第二滑块(51)设置在机械部件的右滑道中,且与右滑道上下滑动连接;第二壳体(7)的高度和宽度与第一壳体(3)的壳主体(31)的高度和宽度相等;第二壳体(7)的右侧板(73)的边沿上设有与第一壳体(3)的壳主体(31)的销钩组件(34)的数量相同、位置和大小相对应的销孔(73‑1);第二壳体(7)还设有位于右端的向右伸出右侧板(73)的方形外边框,且该方形外边框上设有朝向右方的用于与第一壳体(3)的壳主体(31)的 “口”形的左侧凹槽(31‑6)进行嵌接的“口”形的右侧凸榫;第二壳体(7)的右侧板(73)上还设有2个传感器安装孔,且该2个传感器安装孔的位置分别与第一壳体(3)的左侧板上的2个动力输出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角度传感器(65)和第二角度传感器(66)均由各自的外壳固定在第二壳体(7)的右侧板(73)的左端面上,且位于第二壳体(7)的内腔中,并且第一角度传感器(65)的圆柱形探测轴由左向右从第二壳体(7)的右侧板(73)的相应1个传感器安装孔中伸出,第二角度传感器(66)的圆柱形探测轴由左向右从第二壳体(7)的右侧板(73)的另1个传感器安装孔中伸出;电器部件由其第二壳体(7)的右侧凸榫插入机械部件的第一壳体(3)的壳主体(31)的 “口”形的左侧凹槽(31‑6)中而使两者对应连接在一起,第一壳体(3)的各个销钩组件(34)分别插入第二壳体(7)的右侧板(74)的相应一个销孔(73‑1)中,从而将两个壳体通过各销钩组件(34)钩住相应的销孔(73‑1)而连接在一起两个壳体在相互插接固定的同时,第一角度传感器(65)的圆柱形检测轴插入第一传动机构(4)的第一橡胶连接件(48)的中央圆孔中并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第二角度传感器(66)的圆柱形检测轴插入第二传动机构(5)的第二橡胶连接件(58)的中央圆孔中并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黄河西路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