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基于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摘要 基于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它适于抗震设计中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并未反映设计反应谱的特点以及也未反映地面运动特征的问题。技术要点:选择目标延性系数μi、选择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保持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Fy(μ=1)、确定结构的屈服位移为xy=Fy/K0、判断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μ是否等于目标延性系数μi、计算给定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Rμ=Fy(μ=1)/Fy(μ=μi)、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基于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本发明考虑了的地面运动特征,并结合抗震规范的特点,考虑设计地震分组的概念,改变了以往使用国外强度折减系数模型而引起的误差。
申请公布号 CN10195003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7.04
申请号 CN201010511867.5 申请日期 2010.10.19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明人 翟长海;谢礼立;李爽
分类号 G01V1/00(2006.01)I;G06F19/00(2011.01)I 主分类号 G01V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杨立超
主权项 一种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的具体过程为:步骤一、选择地震动记录,并按照中国规范的场地分类方法和设计地震分组分类;步骤二、选择目标延性系数μi;步骤三、选择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步骤四、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K0、c、ωn,其中,K0为结构的刚度,c为阻尼系数,ωn为自振频率;步骤五、选择结构的恢复力模型;步骤六、计算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保持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Fy(μ=1);μ为结构延性系数;步骤七、令结构的屈服强度为Fy=Fy(μ=1)‑nΔF;其中ΔF为假定的结构保持完全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与结构实际屈服强度的差值梯度,n为循环次数;步骤八、利用步骤七给出的屈服强度,确定结构的屈服位移为xy=Fy/K0;步骤九、计算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所产生的最大位移为xmax;步骤十、计算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为μ=xmax/xy;步骤十一、判断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μ是否等于目标延性系数μi,如果μ=μi,执行步骤十二,否则,返回至步骤七;步骤十二、计算给定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Rμ=Fy(μ=1)/Fy(μ=μi);步骤十三、变化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并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十二,可以得到对应目标延性系数为μi的强度折减系数谱;步骤十四、利用步骤二至步骤十三,可以得到多条地震动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谱,最后按照不同的地震动分组,分别统计分析得到对应不同场地类型、不同设计分组的平均强度折减系数谱;步骤十五、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 <mrow> <msub> <mi>R</mi> <mi>&mu;</mi> </msub> <mo>=</mo> <mfenced open='{' close=''> <mtable> <mtr> <mtd> <mrow> <mo>(</mo> <mi>&mu;</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frac> <mi>T</mi> <msub> <mi>T</mi> <mn>0</mn> </msub> </mfrac> <mo>+</mo> <mn>1</mn> </mtd> <mtd> <mi>T</mi> <msub> <mrow> <mo>&le;</mo> <mi>T</mi> </mrow> <mn>0</mn> </msub> </mtd> </mtr> <mtr> <mtd> <mi>&mu;</mi> </mtd> <mtd> <mi>T</mi> <mo>></mo> <msub> <mi>T</mi> <mn>0</mn> </msub>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3</mn> <mo>)</mo> </mrow> </mrow>其中,T为结构的周期,T0为拟合参数。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