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自发热式地板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发热式地板,包括地板主体和电热式组件。地板主体包括上部主体和底板。电热式组件包括电路装置、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电热式组件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作为地板主体的左右两侧的供电插接件。电热式组件的电路装置及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相应部分设置在上部主体和底板之间,第一安装座是使用时由其插座部位与相邻的电热式组件的第二安装座的插头部位相互密闭插接且电连接的部件。第二安装座是使用时由其插头部位与相邻的电热式组件的第一安装座的插座部位相互密闭插接且电连接的部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申请公布号 CN202303625U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7.04
申请号 CN201120380019.5 申请日期 2011.09.27
申请人 葛林 发明人 葛林;葛鑫琰
分类号 F24D13/02(2006.01)I;E04F15/02(2006.01)I;F24D19/10(2006.01)I 主分类号 F24D13/02(2006.01)I
代理机构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代理人 翁坚刚
主权项 一种自发热式地板,包括地板主体和电热式组件(200),地板主体包括上部主体(11)和底板(12),地板主体由上部主体(11)的下端面粘结固定在底板(12)的上端面上而构成;自发热式地板的地板主体在前后两侧设有使用时用于与相邻的自发热式地板相连接的连接部;电热式组件(200)设置在上部主体(11)和底板(1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属于电热式组件(200)的供电插接件;上部主体(1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插接限位部(11‑1),2个插接限位部(11‑1)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插接限位部(11‑11)和右插接限位部(11‑12);左右2个插接限位部(11‑1)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的上部主体(11);底板(12)的左右两侧也各设有1个与上部主体(11)的插接限位部(11‑1)相对应的插接支撑部(12‑1);2个插接支撑部(12‑1)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接支撑部(12‑11)和右插接支撑部(12‑12);2个插接支撑部(12‑1)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底板(12);底板(12)的中间部位的上表面分前后沿左右方向设有2条开口向上的上部凹槽(12‑4),该2条上部凹槽(12‑4)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上部前凹槽(12‑4a)和上部后凹槽(12‑4b);底板(12)还在其2条上部凹槽(12‑4)的朝向上方的槽壁上沿左右方向各设有1条开口向上的电线槽(12‑5);所述2条电线槽(12‑5)按照所处的上部凹槽(12‑4)的不同分为前电线槽(12‑5a)和后电线槽(12‑5b),2条电线槽(12‑5)和2条上部凹槽(12‑4)均沿地板长边方向贯通底板(12);电热式组件包括电路装置(20)、第一安装座(30)和第二安装座(40);第一安装座(30)是使用时由其插座部位与相邻的电热式组件的第二安装座(40)的插头部位相互密闭插接且电连接的部件;第二安装座(40)是使用时由其插头部位与相邻的电热式组件的第一安装座(30)的插座部位相互密闭插接且电连接的部件; 电路装置(20)包括传输单元(21)、电热片(22)、串联器件(23)和铜构件(24);传输单元(21)由火线单元(21a)和零线单元(21b)组成;火线单元(21a)和零线单元(21b)均包括依次电连接的铜套(21‑1)、传输件(21‑2)和铜插针(21‑3);传输件(21‑2)为包覆有绝缘塑料包皮的单铜芯电线;火线单元(21a)的铜套(21‑1)、传输件(21‑2)和铜插针(21‑3)依次为火线铜套(21‑1a)、第一电线(21‑2a)和火线铜插针(21‑3a),零线单元(21b)的铜套(21‑1)、传输件(21‑2)和铜插针(21‑3)依次为零线铜套(21‑1b)、第二电线(21‑2b)和零线铜插针(21‑3b);电热片(22)为2片分前后在同一个平面上平行设置,2片电热片(22)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而称为前侧电热片(22a)和后侧电热片(22b);每片电热片(22)是在左右端各设置一个电极的薄片状密封防水式电热器件;串联器件(23)为温度开关或自恢复保险丝或铜导线;铜构件(24)包括火线铜构件(24‑1)和零线铜构件(24‑2);串联器件(23)连接在2片电热片(22)左端电极之间,前侧电热片(22a)的右端电极通过火线铜构件(24‑1)与火线单元(21a)电连接,后侧电热片(22b)的右端电极通过零线铜构件(24‑2)与零线单元(21b)电连接;第一安装座(30)包括均为注塑一体件的第一座体(31)和盖板(32);盖板(32)从上向下配合安装在第一座体(31)上,盖板(32)在其下侧后端、下侧左端和下侧前端与第一座体(31)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在盖板(32)与第一座体(31)之间形成了第一安装座(30)的主腔体;第一安装座(30)还包括位于其左侧前部的前插座(30‑3)和位于其左侧后部的后插座(30‑5);前插座(30‑3)和后插座(30‑5)的插接方向均朝向同一个方向,也即均朝向前后向的前方或后方,或均朝向左右向的左方;前插座(30‑3)和后插座(30‑5)均由第一座体(31)和盖板(32)相互配合后构成或者均单独设置在第一座体(31)上;前插座(30‑3)和后插座(30‑5)均设有开口方向与插接方向一致的插接孔;火线铜插针(21‑3a)的插接部位设置在第一安装座(30)的前插座(30‑3)中,第一电线(21‑2a)左端伸入第一安装座(30)的主腔体中且与火线铜插针(21‑3a)电连接;零线铜插针(21‑3b)的插接部位设置在第一安装座(30)的后插座(30‑4)中,第二电线(21‑2b)左端伸入第一安装座(30)的主腔体中且与零线铜插针(21‑3b)电连接;前侧电热片(22a)位于第一电线(21‑2a)的上方,前侧电热片(22a)的左端被限位和夹紧在盖板(32)下侧右端前部与第一座体(31)的上侧右端前部之间;后侧电热片(22b)位于第二电线(21‑2b)的上方,后侧电热片(22b)的左端被限位夹紧在盖板(32)下侧右端后部与第一座体(31)的上侧右端后部之间;串联器件(23)位于第一安装座(30)的主腔体中;第二安装座(40)包括第二座体(41)、2块盖板(42)和2个插头(43);第二座体(41)、2块盖板(42)均为注塑一体件;2块盖板(42)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前盖板(42a)和后盖板(42b),2个盖板(42)的结构形状基本相同; 2个插头(43)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分为火线插头(43a)和零线插头(43b);2个插头(43)的结构形状基本相同,均为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前盖板(42)从上向下配合安装在第二座体(41)的前部上,火线插头(43a)嵌接固定在第二座体(41)和前盖板(42a)之间;前盖板(42a)在其下侧后端、下侧右端和下侧前端与第二座体(41)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在前盖板(42a)与第二座体(41)之间形成第二安装座(40)的第一腔体;后盖板(42b)从上向下配合安装在第二座体(41)的后部上,零线插头(43b)嵌接固定在第二座体(41)和后盖板(42b)之间;后盖板(42b)在其下侧后端、下侧右端和下侧前端与第二座体(41)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在后盖板(42b)与第二座体(41)之间形成第二安装座(40)的第二腔体;火线插头(43a)和零线插头(43b)的插接方向均朝向同一个方向,也即均朝向前后向的后方或前方,或均朝向左右向的右方;电路装置(20)的火线单元(21a)的火线铜套(21‑1a)及第一电线(21‑2a)的端头相应的一小部分和相应的火线铜构件(24‑1)的一端共同做为嵌件在火线插头(43a)注塑时与火线插头(43a)形成一体,且火线铜套(21‑1a)的从火线插头(43a)的所朝方向与外界相通;火线铜构件(24‑1)与前侧电热片(22a)的右端电极位于第一腔体中;电路装置(20)的零线单元(21b)的零线铜套(21‑1b)及第二电线(21‑2b)的端头相应的一小部分和相应的零线铜构件(24‑2)的一端共同做为嵌件在零线插头(43b)注塑时与零线插头(43b)形成一体,且零线铜套(21‑1b)的从零线插头(43b)的所朝方向与外界相通;零线铜构件(24‑2)与后侧电热片(22b)的右端电极位于第二腔体中;前侧电热片(22a)的右端被限位和夹紧在前盖板(42a)下侧左端与第二座体(41)的上侧左端前部之间;后侧电热片(22b)的右端被限位夹紧在后盖板(42b)下侧左端与第二座体(41)的上侧左端后部之间;电热式组件(200)的2片电热片(22)设置在底板(12)的相应的上部凹槽(12‑4)中;第一电线(21‑2a)设置在底板(12)的前电线槽(12‑5a)中;第二电线(21‑2b)设置在底板(12)的后电线槽(12‑5b)中;第一安装座(30)固定在上部主体(11)的左插接限位部(11‑11)与底板(12)的左插接支撑部(12‑11)之间;第二安装座(40)固定在上部主体(11)的右插接限位部(11‑12)与底板(12)的右插接支撑部(12‑12)之间。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广成路22幢乙单元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