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球形滚动机器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滚动机器人,包括中间连接14面体、上半外壳、下半外壳、前后移动连杆、左右移动连杆、上下移动连杆、前后配重块、左右配重块、上下配重块、前后驱动电机、左右驱动电机、上下驱动电机、前后丝杠运动导轨、左右丝杠运动导轨、上下丝杠运动导轨、前端头连杆、后端头连杆、左端头连杆、右端头连杆、上端头连杆、下端头连杆、前平行连杆、后平行连杆、左平行连杆、右平行连杆、上平行连杆、下平行连杆、前外壳连接支撑座、后外壳连接支撑座、左外壳连接支撑座、右外壳连接支撑座、上外壳连接支撑座、下外壳连接支撑座、前后丝杠、左右丝杠、上下丝杠、电池、姿态传感器和运动控制器;本发明移动框架工作行程正交,位于直角坐标系三个轴线方向。
申请公布号 CN10251464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6.27
申请号 CN201110423269.7 申请日期 2011.12.16
申请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明人 王田苗;苏柏泉
分类号 B62D57/02(2006.01)I 主分类号 B62D57/02(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代理人 赵文利
主权项 一种球形滚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连接14面体(1)、上半外壳(2‑1)、下半外壳(2‑2)、前后移动连杆(3‑1),左右移动连杆(3‑2),上下移动连杆(3‑3)、前后配重块(4‑1),左右配重块(4‑2),上下配重块(4‑3)、前后驱动电机(5‑1)、左右驱动电机(5‑2)、上下驱动电机(5‑3)、前后丝杠运动导轨(6‑1)、左右丝杠运动导轨(6‑2)、上下丝杠运动导轨(6‑3)、前端头连杆(7‑1)、后端头连杆(7‑2)、左端头连杆(7‑3)、右端头连杆(7‑4)、上端头连杆(7‑5)、下端头连杆(7‑6)、前平行连杆(8‑1)、后平行连杆(8‑2)、左平行连杆(8‑3)、右平行连杆(8‑4)、上平行连杆(8‑5)、下平行连杆(8‑6)、前外壳连接支撑座(9‑1)、后外壳连接支撑座(9‑2)、左外壳连接支撑座(9‑3)、右外壳连接支撑座(9‑4)、上外壳连接支撑座(9‑5)、下外壳连接支撑座(9‑6)、前后丝杠(10‑1)、左右丝杠(10‑2)、上下丝杠(10‑3)、电池(11)、姿态传感器和运动控制器(12);前后移动连杆(3‑1),左右移动连杆(3‑2),上下移动连杆(3‑3)、前后丝杠运动导轨(6‑1)、左右丝杠运动导轨(6‑2)、上下丝杠运动导轨(6‑3)固定在中间连接14面体(1)上,组成一个直角坐标系,前后驱动电机(5‑1)、左右驱动电机(5‑2)、上下驱动电机(5‑3)分别固定在前后丝杠运动导轨(6‑1)、左右丝杠运动导轨(6‑2)、上下丝杠运动导轨(6‑3)的顶端,前后丝杠(10‑1)、左右丝杠(10‑2)、上下丝杠(10‑3)连接在前后丝杠运动导轨(6‑1)、左右丝杠运动导轨(6‑2)、上下丝杠运动导轨(6‑3)上,前后配重块(4‑1),左右配重块(4‑2),上下配重块(4‑3)固定在前后移动连杆(3‑1),左右移动连杆(3‑2),上下移动连杆(3‑3)的顶端;坐标系原点位于中心连接14面体(1)中心,从该中心指向左右驱动电机(5‑2)所在位置为x轴正向,从该中心指向上下驱动电机(5‑3)所在位置为y轴正向,从该中心指向前后驱动电机(5‑1)所在位置为z轴正向,构成右手系;前后驱动电机(5‑1)、左右驱动电机(5‑2)、上下驱动电机(5‑3)的电机轴分别与z、x、y轴分别重合;前端头连杆(7‑1)、后端头连杆(7‑2)、左端头连杆(7‑3)、右端头连杆(7‑4)、上端头连杆(7‑5)、下端头连杆(7‑6)的中部分别连接在前后丝杠(10‑1)、前后移动连杆(3‑1)、左右丝杠(10‑2)、左右移动连杆(3‑2)、上下丝杠(10‑3)、上下移动连杆(3‑3)上,其中前端头连杆(7‑1)、左端头连杆(7‑3)、上端头连杆(7‑5)固定连接前后丝杠(10‑1)、左右丝杠(10‑2)、左下丝杠(10‑3),后端头连杆(7‑2)、右端头连杆(7‑4)、下端头连杆(7‑6)分别滑动连接前后移动连杆(3‑1),左右移动连杆(3‑2),上下移动连杆(3‑3);上端头连杆(7‑5)、下端头连杆(7‑6)的两端通过上平行连杆(8‑5)、下平行连杆(8‑6)连接,上平行连杆(8‑5)位于x轴正方向与y轴正方向之间,下平行连杆(8‑6)位于x轴负方向与y轴负方向之间,前端头连杆(7‑1)、后端头连杆(7‑2)的两端与前平行连杆(8‑1)、后平 行连杆(8‑2)连接,前平行连杆(8‑1)位于x轴负方向与z轴负方向之间,在下平行连杆(8‑6)外侧,后平行连杆(8‑2)位于x轴正方向与z轴正方向之间,左端头连杆(7‑3)、右端头连杆(7‑4)的两端与左平行连杆(8‑3)、右平行连杆(8‑4)连接,左平行连杆(8‑3)位于z轴正方向与y轴正方向之间,右平行连杆(8‑4)位于y轴负方向与z轴负方向之间,上端头连杆(7‑5)、下端头连杆(7‑6)、上平行连杆(8‑5)、下平行连杆(8‑6)构成移动框架A,前端头连杆(7‑1)、后端头连杆(7‑2)、前平行连杆(8‑1)、后平行连杆(8‑2)构成移动框架B,左端头连杆(7‑3)、右端头连杆(7‑4)、左平行连杆(8‑3)、右平行连杆(8‑4)构成移动框架C,移动框架A在移动框架B内可以沿y轴移动,移动框架B在移动框架C内可以沿z轴转动,移动框架C可以沿x轴移动;移动框架B、移动框架C、移动框架A的质心分别位于z、x和y轴上;姿态传感器和运动控制器(12)中的姿态传感器测量机器人的姿态,运动控制器控制前后驱动电机(5‑1)、左右驱动电机(5‑2)、上下驱动电机(5‑3)的转动,使机器人按照用户设定工作;电池(11)固定在中间连接14面体(1)上,为机器人提供电源;前后驱动电机(5‑1)、前后配重块(4‑1)、左右驱动电机(5‑2)、左右配重块(4‑2)、上下驱动电机(5‑3)、上下配重块(4‑3)还分别连接前外壳连接支撑座(9‑1)、后外壳连接支撑座(9‑2)、左外壳连接支撑座(9‑3)、右外壳连接支撑座(9‑4)、上外壳连接支撑座(9‑5)、下外壳连接支撑座(9‑6),前外壳连接支撑座(9‑1)、后外壳连接支撑座(9‑2)、左外壳连接支撑座(9‑3)、右外壳连接支撑座(9‑4)、上外壳连接支撑座(9‑5)、下外壳连接支撑座(9‑6)固定连接上半外壳(2‑1)和下半外壳(2‑2),上半外壳(2‑1)和下半外壳(2‑2)一起构成球形滚动机器人的外壳。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