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群体永久性标记方法
摘要 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群体永久性标记方法,涉及人工繁殖中华鲟标记方法,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工繁殖培养的中华鲟幼鱼在特定的部位形成特定的形态特征作为永久性标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养殖密度、水温和溶氧控制,其特征是养殖密度为3000尾/m2高密度培育,高密度培育的时间是在中华鲟出膜后鼻孔发育的30天内,利用高密度培育过程中互相之间的摩擦、碰撞,干扰阻断中华鲟鼻孔表面鼻隔的形成;培育池的水温控制在23℃,培育过程中增氧,保证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在30天内,中华鲟幼鱼则由双鼻孔形成为单鼻孔。本发明用作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永久性标记。
申请公布号 CN10192629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6.13
申请号 CN200910053556.6 申请日期 2009.06.22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章龙珍;庄平;刘鉴毅;张涛;赵峰;冯广朋;黄晓荣;侯俊利;闫文罡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代理人 欧阳俊立
主权项 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群体永久性标记方法,采用养殖密度、水温和溶氧控制,其特征是养殖密度为3000尾/m2高密度培育,高密度培育的时间是在中华鲟出膜后鼻孔发育的30天内,利用高密度培育过程中互相之间的摩擦、碰撞,干扰阻断中华鲟鼻孔表面鼻隔的形成;培育池的水温控制在23℃,培育过程中增氧,保证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在30天内,中华鲟幼鱼则由双鼻孔形成为单鼻孔,形成的单鼻孔形式有:左边单个鼻孔,右边双个鼻孔;或者左边双个鼻孔,右边单个鼻孔;或者左右都是单鼻孔。
地址 200090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