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枯叶蛱蝶在北方地区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枯叶蛱蝶在北方地区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其技术领域为蝴蝶的人工养殖。具体包括地域(秦岭、淮河以北)、生态环境的选择;养殖园选址;寄主和蜜源植物的种植;养殖园的消毒和病虫害防治;设置越冬温室;卵、幼虫、蛹、种蝶的生产管理;本发明针对北方地区枯叶蛱蝶的生活性制定了完整的养殖方法规程。本发明具有技术全面、科学合理、规范、可操作性强、产量高的特点,是一项用于规模化人工养殖蝴蝶的新方法。
申请公布号 CN10180358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5.23
申请号 CN200910077500.4 申请日期 2009.02.17
申请人 北京七彩蝶创意文化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春生;李德海
分类号 A01K67/033(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7/033(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北方地区枯叶蛱蝶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1)养殖北方地区枯叶蛱蝶,地理位置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2)选择自然气温‑15~35℃,相对湿度55~75%,海拔700m以下,日照时间年平均达1650小时以上的向阳处,土壤肥沃疏松,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适宜种植寄主植物的生态环境建柑桔凤蝶养殖园;(3)栽种枯叶蛱蝶寄主植物,所述寄主植物为马蓝;(4)栽种枯叶蛱蝶蜜源植物,所述蜜源植物为马樱丹或马力筋;(5)枯叶蛱蝶养殖网园面积为50‑200平方米,网园与网园间隔10米以上,并栽种绿篱带;网园内栽种寄主植物的面积应占网园面积的二分之一;栽种蜜源植物的面积应占网园面积的三分之一,网园高度为4米,顶部设置卷动式30%遮阳网,四周为30%遮阳网,减少因蝴蝶的趋光性而停留在亮处,增强蝴蝶的飞舞活动;(6)包括对用房、土壤、物品、器具进行有效的消毒,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有:200mg/L二氧化氯溶液喷洒室内外地面,每立方米栽培营养土用0.2%甲醛溶液100ml喷洒并混合堆封消毒48小时后待用;物品、器具用以下一种:0.1%高锰酸钾溶液、0.1%新洁尔灭或100mg/L二氧化氯溶液喷洒消毒或洗涤;园区内用房在使用前及使用后,用紫外线按每立方米1.5W消毒;(7)北方地区网园内可盆栽后搬入网园,越冬的寄主类植物和蜜源类植物,应备有温室,室温需根据越冬植物的生长习性设置促使形成枝多叶茂的态势,有利卵和幼虫的采集;及时摘花摘果,增加叶的产量;盆栽寄主植物在移入幼虫饲养室供幼虫采食前4小时用100mg/L二氧化氯浓度溶液进行喷洒消毒;马樱丹越冬温度为8℃以上,温度低于10℃时马樱丹花蕾不能正常开放;(8)由于枯叶蛱蝶成虫对乙醇有强烈的趋向性,所以用10%‑20%的蜂糖水溶液与5%乙醇混合水吸引成虫取食;(9)在低温季节设置配种产卵温室,配种产卵温室在十月中旬至下一年度六月中旬使用,室内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55‑65%;(10)每批次采集同一天产的卵,统一进行消毒,以25mg/L二氧化氯溶液,溶液温度22℃,对卵进行浸泡2min消毒,晾干后放入灭菌孵化皿中,在培养箱中孵化,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65%;(11)幼虫饲养室、羽化室有防天敌措施,设置30目纱门、纱窗,隔离水槽,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20‑30℃,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12)当孵化出幼虫后,将幼虫放养到盆栽寄主植物上放养,3龄前自由采食,3龄后幼虫从盆栽寄主植物上采集并移入蛹帐底部的饲笼中,人工采摘寄主植物,继续供幼虫采食至化蛹,幼虫转入室内笼内饲育,化蛹历期为20天,健蛹率可达95%以上,饲养虫口密度在600‑800条平方米,蛹帐为可拆装式,材质为涤纶纱网、塑料网或不锈钢网,利于消毒;(13)自然羽化一般安排在六月中旬至十月中旬,以自然常温即可,相对湿度为60‑90%,用作可控羽化的蝶蛹,需在蛹壳硬化后移入冷藏室,温度为12℃相对湿度为60‑90%,置放时间为10天,需要羽化时,移入温室内进行羽化,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为60‑90%,冷藏室温度降低和贮藏时间延长会大大降低羽化率。
地址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南郎中村村委会北1000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