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以非线性塔板理论预测多阶程序升温保留时间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非线性塔板理论预测保留时间的方法。该方法的过程包括:测定待测化合物在六个恒温下的保留时间,确定虚拟死时间;然后计算待测化合物在六个恒温下的保留因子,根据保留因子与温度关系的三次方程,确定其在柱内任意一次跳跃时,对应的保留因子,最后计算待测化合物任意一次跳跃时,在最后一块塔板的流动相里的浓度,当浓度最大时,计算出跳跃共需时间,此时间即为保留时间。本发明只需要任意设定虚拟死时间,即可预测保留时间,所以预测过程非常简便,同时考虑了温度对熵和焓的影响,所以该发明适用范围广,预测精度高。
申请公布号 CN10244550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5.09
申请号 CN201110286567.6 申请日期 2011.09.26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范国樑;皇甫旭丹;张兰兰;敖敏
分类号 G01N30/02(2006.01)I 主分类号 G01N30/02(2006.01)I
代理机构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代理人 王小静
主权项 一种以非线性塔板理论预测多阶程序升温保留时间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的预测多阶程序升温气相色谱保留时间,而且预测过程简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以非线性塔板理论预测多阶程序升温保留时间的方法,该方法针对HP6890气相色谱仪及非极性的HP‑5色谱柱而言,预测过程中采用任意恒定的虚拟死时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1)虚拟死时间τ的设定:色谱柱设定温度变化范围为30‑250℃,测定待测化合物在T1=30℃、T2=50℃、T3=100℃、T4=150℃、T5=200℃和T6=250℃六个恒温下的保留时间tR1、tR2、tR3、tR4、tR5和tR6,确定其中最小保留时间值,以小于该最小值的任意一个时间值均可作为虚拟的死时间;(2)色谱柱程序升温中保留因子k与温度关系的确定:①根据步骤(1)测定的六个恒温下的保留时间tR1、tR2、tR3、tR4、tR5、tR6和已经确定的虚拟死时间τ,采用式1,计算六个恒温下对应的保留因子:k1、k2、k3、k4、k5和k6,k=(tR‑τ)/τ         式1式1中:k为保留因子,τ为虚拟的死时间,tR为对应各个温度点的保留时间;②将T1、T2、T3、T4、T5和T6及对应的保留因子k1、k2、k3、k4、k5和k6分别代入式2lnk=aT3+bT2+cT+d    式2得出一个含六个方程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确定参数a、b、c和d,将确定后的a、b、c和d再代入式2,计算出程序升温中任意温度点Ti对应的保留因子ki;(3)确定待测化合物在色谱柱内任意一次跳跃时刻下的,对应的保留因子ki:①以式3确定每次跳跃需要的时间ΔτΔτ=τ/N           式3式3中:τ为虚拟的死时间,由步骤(1)已确定,N为色谱柱固有的理论塔板数;②待测化合物在色谱柱内跳跃i次,共需时间ti,由式4计算,ti=i ×Δτ         式4式4中,i是跳跃次数;③在多阶程序升温中,计算多阶程序升温的总时间t:t=th1+t1+th2+t2     式5式5中:th1为起始温度的保持时间,th2为第一阶段程序升温的终止温度的保持时间,th1和th2保持时间经验数值为:1‑5min,t1为第一阶段程序升温的需要时间,t2为第二阶段程序升温的需要时间,t1和t2分别由式6和式7计算得到:t1=(Tm‑T0)/r1       式6t2=(Tf‑Tm)/r2       式7式6中:Tm为第一阶段程序升温的终止温度,T0为起始温度,r1为第一阶段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式7中:Tf为第二阶段程序升温的终止温度,r2为第二阶段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其中,r1和r2的经验取值范围为5‑30℃/min;④确定待测化合物第i次跳跃时,此时色谱柱对应的温度Ti:当ti<th1,则柱温Ti=T0,当th1<ti<(th1+t1),则柱温Ti=r1×(ti‑th1)+T0,当(th1+t1)≤ti≤(th1+t1+th2),则柱温Ti=Tm,当(th1+t1+th2)<ti<t,则柱温Ti=r2×(ti‑t1‑th1‑th2)+Tm,当ti>t,则柱温Ti=Tf;⑤将经步骤④确定的Ti代入式2中,则计算出待测化合物第i次跳跃时,对应的保留因子ki;(4)待测化合物保留时间的确定①利用第i次跳跃对应的保留因子ki,根据式8和9,分别计算待测化合物在第1、2、3...n...N块塔板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ki×β=CSni/CMni    式8CMni+CSni=Cni       式9式8中:β为色谱柱的自身的相比数值,CMni和CSni为跳跃次数为i时,分别为待测化合物在第n块塔板中流动相和固定相里的浓度;式9中:Cni为跳跃次数为i时,待测化合物在第n块塔板中的总浓度,它由下式确定:Cni=CS(n‑1)i+CM(n‑1)(i‑1)CS00=1μg/ml其中:CS00为待测化合物的起始进样的浓度,CS(n‑1)i为跳跃次数为i时,待测化合物在第n‑1块塔板的固定相里的浓度,CM(n‑1)(i‑1)为跳跃次数为i‑1时,待测化合物在第n‑1块塔板的流动相里的浓度;②待测化合物保留时间的确定:依据步骤(4)里的①,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到待测化合物第i‑1次、第i次和第i+1次跳跃时,最后一块塔板即第N块塔板上,流动相的浓度分别为CMN(i‑1)、CMNi和CMN(i+1);进行比较,当CMNi>CMN(i‑1),且同时CMNi>CMN(i+1)时,停止计算,从而确定跳跃次数i值,并由式4,ti=i×Δτ计算跳跃次数为i时,共需时间,该时间即为保留时间;如果计算得到待测化合物第i‑1次、第i次和第i+1次跳跃时,其在最后一块塔板即第N块塔板的流动相里的浓度分别为CMN(i‑1)、CMNi和CMN(i+1),进行比较,不满足上述不等式CMNi>CMN(i‑1),且同时CMNi>CMN(i+1),则继续重复上述的计算,直至达到满足上述不等式为止;(5)预测值的验证:在色谱柱上测定待测化合物在多阶程序升温中的保留时间,并由式10计算出相对相对误差,相对误差%=(预测值‑实测值)/实测值×100    式10当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2%时,认为预测精度达到要求。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