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生态复合污泥水体净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复合污泥水体净化方法。依次设置厌氧池、中间沉淀池、生态复合污泥系统、污泥回流系统;污水进入厌氧池发生有机物去除及磷的释放,之后进入中间沉淀池发生固液分离,分离出的上清液由主体生态复合污泥系统上部流入,依次通过生态区、硝化区、活性污泥除磷区及集水区后排出系统;中间沉淀池分离出的活性污泥直接进入主体生态复合污泥系统的活性污泥除磷区,再通过集水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排出系统。生态复合污泥系统底部活性污泥除磷区与厌氧池之间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便于污泥厌氧释磷作用的发生。本发明具有运行稳定、投资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高效污染物去除效果等优点。
申请公布号 CN10204031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4.25
申请号 CN201010534180.3 申请日期 2010.11.05
申请人 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 白少元;王敦球;张华
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生态复合污泥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一、依次设置厌氧池(1)、中间沉淀池(2)、生态复合污泥系统(3)、污泥回流系统(20);其中厌氧池(1)用于去除有机物及回流污泥中磷的释放,中间沉淀池(2)用于厌氧池(1)出水中固液分离;二、在生态复合污泥系统(3)中设置隔板(9)将系统左右分隔为主体反应区(22)和集水区(7),两区域底部相连;三、生态复合污泥系统(3)主体反应区(22)上部设置由框架(8)及筛网(11)围隔的生态区(4),筛网(11)中填充粒径为1‑20mm的火山岩和/或生物陶粒和/或沸石颗粒和/或石英砂颗粒填料(10),其上栽种湿生挺水植物(21);植物根系(16)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布满整个颗粒填料区域并透过筛网(11)分散到硝化区(5)中,根系分泌的有机物和溶解氧为硝化反应的发生提供部分碳源和溶解氧,同时植物根系泌氧减少了硝化过程所需的人工曝气量,进而降低了能耗;四、生态复合污泥系统(3)主体反应区(22)中部设置由悬挂的稀疏填料(13)及曝气系统(15)组成的硝化区(5),稀疏填料(13)为纤维束填料和/或组合填料和/或弹性填料提供硝化菌的挂膜生长;稀疏填料(13)上端固定于生态区(4)的筛网(11)底部,下端与框架(8)下部设置的钢丝(12)相对固定;生态复合污泥系统(3)设置氧化还原电位在线监测仪(14),并与曝气系统(15)相连,当区域内氧化还原电位过低时开启曝气系统(15),当氧化还原电位达到设定要求时曝气系统(15)自动关闭,从而起到降低能耗的目的;五、生态复合污泥系统(3)主体反应区(22)下部设置活性污泥除磷区(6),硝化区(5)产生的硝酸盐氮随水流进入活性污泥除磷区(6)发生反硝化聚磷作用实现磷的去除,避免了传统脱氮工艺过程硝化液的回流;六、生态复合污泥系统(3)底部设置污泥回流系统(20),回流至厌氧池(1)进行磷的释放;七、水中的污染物在流经生态复合污泥系统(3)过程中通过与生态区(4)颗粒填料(10)发生吸附、共沉淀,被植物摄取,被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及系统底部活性污泥代谢作用去除。
地址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建干路12号桂林理工大学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