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高精度低漂移集成电压基准源电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低漂移集成电压基准源电路,它包括PTAT产生电路(1),用于产生PTAT电流;电压提升电路(2),用于提升PTAT电压,实现了电路的启动隔离;电流反馈电路(3),用于稳定输出电压,提高其电流的温度稳定性;过热保护电路(4),用于输出管的过热保护;大电流驱动及过流保护电路(5),用于调整大负载电流时输出管的输出电压;用于大电流驱动电路中晶体管的过流保护;电源电压分配电路(6),用于提高输出基准电压的直流电源抑制特性;输出驱动和反接保护电路(7),用于加强输出基准的驱动能力和电路反接保护。
申请公布号 CN10169708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2.22
申请号 CN200910309518.2 申请日期 2009.11.10
申请人 贵州大学 发明人 马奎;杨发顺;丁召;傅兴华;林洁馨
分类号 G05F3/30(2006.01)I;H02H9/02(2006.01)I;H02H9/00(2006.01)I 主分类号 G05F3/30(2006.01)I
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吴无惧
主权项 一种高精度低漂移集成电压基准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PTAT电流产生电路(1),用于产生PTAT电流;电压提升电路(2),用于提升PTAT电压,实现了电路的启动隔离;电流反馈电路(3),用于稳定输出电压,提高其电流的温度稳定性;过热保护电路(4),用于输出管的过热保护;大电流驱动及过流保护电路(5),用于调整大负载电流时输出管的输出电压;用于大电流驱动电路中晶体管的过流保护;电源电压分配电路(6),用于提高输出基准电压的直流电源抑制特性;输出驱动和反接保护电路(7),用于加强输出基准的驱动能力和电路反接保护;所述的PTAT电流产生电路(1)由电阻R0、R2、R3和NPN管Q1、Q2组成;NPN管Q1、Q2和电阻R0构成微电流源,电阻R2的一端连接在NPN管Q2的集电极上,电阻R3的一端连接在NPN管Q1的集电极上,电阻R2、R3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电压提升电路(2)包括电阻R1和NPN管Q9、Q10、Q11;NPN管Q10和Q11构成达林顿组态,该达林顿组态的基极和集电极短接,NPN管Q9的发射极连接到达林顿组态的基极,NPN管Q9的基极和集电极短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到达林顿组态的发射极;所述的电流反馈电路(3)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由PNP管Q3、Q4、Q5组成威尔逊电流源;由电阻R4、R5和NPN管Q6、Q7、Q8组成电流比较电路;由电阻R6、R7和NPN管Q12、Q13组成误差电流放大电路;NPN管Q6、Q7和电阻R4串接在威尔逊电流源的一条支路上,NPN管Q8串接在威尔逊电流源的另外一条支路上,电阻R5串接在NPN管Q8的基极上起限流作用;NPN管Q12、Q13组成连接电流放大电路,NPN管Q12的基极连接到NPN管Q8的集电极,电阻R6串接在NPN管Q12的发射极和Q13的基极之间,电阻R7并接在NPN管Q1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所述的过热保护电路(4)由电阻R8、R9、R10、R11,NPN管Q14、Q16、Q18和PNP管Q15、Q17组成;基极和集电极短接的PNP管Q15连接在NPN管Q14的发射极和地之间,NPN管Q14的基极和集电极短接,电阻R9的一端与NPN管Q14的集电极相连接,NPN管Q16与PNP管Q17串接,电阻R8并接在NPN管Q16和PNP管Q17的基极之间,PNP管Q17的基极与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连接在PNP管Q17的集电极与NPN管Q18的基极之间,电阻R11并接在NPN管Q18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所述的大电流驱动及过流保护电路(5)由电阻R15,R19R12、R14、R16,和NPN管Q19、Q22,PNP管Q23、Q24、Q25、Q26组成;PNP管Q23、Q24、Q25、Q26构成达林顿组态,电阻R14连接在NPN管Q19的基极与达林顿组态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12并接在NPN管Q19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达林顿组态的基极连接NPN管Q22的集电极,电阻R16并接在达林顿组态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电阻R15连接在NPN管Q22的发射极和过热保护电路(4)中NPN管Q16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19并接在NPN管Q22的发射极和地之间,NPN管Q19的集电极和NPN管Q2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的电源电压分配电路(6)由电阻R17、R18,PNP管Q20和齐纳二极管D1组成;电阻R17和齐纳二极管D1组成稳压管稳压电路,PNP管Q20和电阻R18组成共集放大电路,稳压电路的输出即D1管的负极连接PNP管Q20的基极;所述的输出驱动和反接保护电路(7)由电阻R13、D2和NPN管Q21组成;NPN管Q21和电阻R13组成共集放大电路,二极管D2并接在电源和地之间;所述的PTAT电流产生电路(1)中的电阻R2和R3相连接的端子与电压提升电路(2)中的电阻R1的一端连接,NPN管Q1的集电极与电流反馈电路(3)中NPN管Q7的基极连接,NPN管Q1、Q2的基极相连接后接到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流反馈电路(3)中NPN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的电压提升电路(2)中NPN管Q10的发射极与电流反馈电路(3)中的NPN管Q6的基极连接,NPN管Q9的基极与电流反馈电路(3)中NPN管Q5的集电极连接,NPN管Q10、Q11的集电极与电流反馈电路(3)中PNP管Q3、Q4的发射极以及NPN管Q12、Q1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的电流反馈电路(3)中NPN管Q13的集电极与过热保护电路(4)中NPN管Q16、Q1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的过热保护电路(4)中NPN管Q16的集电极与大电流驱动及过流保护电路(5)中的电阻R5的一端连接,NPN管Q18的集电极与输出驱动和反接保护电路(7)中NPN管Q21的基极连接;所述的大电流驱动及过流保护电路(5)中NPN管Q19的集电极与电源电压分配电路(6)中PNP管Q20的发射极连接,NPN管Q22的发射极与输出驱动和反接保护电路(7)中NPN管Q21的集电极连接,PNP管Q26的发射极与电源电压分配电路(6)中的电阻R17的一端、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源电压分配电路(6)中电阻R17的一端与R18的一端相连接后连接到输出驱动和反接保护电路(7)中二极管D2的负极。
地址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蔡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