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汽车用双电压输出交流发电机控制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同时提供高压42V和低压14V电源的汽车交流发电机控制器,包括整流电路(1)、高压42V分压电路(2)、高压42V比较电路(3)、励磁电路(4)、低压14V分压电路(5)、低压14V比较电路(6)和低压14V触发电路(7),其特征在于:高压42V比较电路(3)用高压42V分压电路(2)中第二电阻(R2)分得的电压与基准电压比较,控制励磁电路(4)通断,即控制励磁电流的大小来保证输出稳定的42V直流电;低压14V比较电路(6)通过比较低压14V分压电路(5)第七电阻(R7)分得的电压和基准电压,利用低压14V触发电路(7)来控制低压14V电压输出端的通断,使输出的平均电压稳定在14V;发电机低压14V输出端从励磁绕组中性点O引出,中性点电压低,输出的14V电压脉动系数小。本发明能同时输出高压42V和低压14V电源,电压稳定,成本低。
申请公布号 CN101662253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1.18
申请号 CN200910170842.0 申请日期 2009.09.09
申请人 史立伟 发明人 史立伟;张学义
分类号 H02P9/14(2006.01)I 主分类号 H02P9/1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能同时提供高压42V和低压14V电源的汽车交流发电机控制器,包括整流电路(1)、高压42V分压电路(2)、高压42V比较电路(3)、励磁电路(4)、低压14V分压电路(5)、低压14V比较电路(6)和低压14V触发电路(7),其特征在于:整流电路(1)由第一整流管(D1)、第二整流管(D2)、第三整流管(D3)、第四整流管(D4)、第五整流管(D5)和第六整流管(D6)组成的三相整流桥组成,第一整流管(D1)、第二整流管(D2)和第三整流管(D3)的负极接在一体,作为高压42V电源的正极,可供高压42V负载供电和给36V蓄电池充电;第四整流管(D4)、第五整流管(D5)和第六整流管(D6)的正极搭铁,作为发电机的负极;第一整流管(D1)的正极和第四整流管(D4)的负极接三相交流发电机第一绕组(JF1)的输出端(A),第二整流管(D2)的正极和第五整流管(D5)的负极接三相交流发电机第二绕组(JF2)的输出端(B),第三整流管(D3)的正极和第六整流管(D6)的负极接三相交流发电机第三绕组(JF3)的输出端(C),第一绕组(JF1)、第二绕组(JF2)和第三绕组(JF3)的另一端共接于O点,三相星形绕组可产生大小相等、相位差为120度电位角的对称电动势;高压42V分压电路(2)由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组成,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正极接高压42V电源的正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1)的负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一稳压管(Dw1)的正极接在一体,作为高压42V比较电路(3)的输入端;高压42V比较电路(3)由第一稳压管(Dw1)、第二三极管(T2)、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组成,第一稳压管(Dw1)的负极接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励磁电路(4)由第一三极管(T1)、第七二极管(D7)和励磁绕组(F)组成,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高压42V电源的正极,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励磁绕组(F)接地,第七二极管(D7)与励磁绕组(F)并联;低压14V分压电路(5)由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二电容(C2)组成,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正极和功率管(S1)的负极接在一体,作为发电机低压14V电压输出端,给汽车14V电气设备供电并给12V蓄电池充电,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第二稳压管(Dw2)的负极并通过第七电阻(R7)搭铁;低压14V比较电路(6)由第二稳压管(Dw2)、第五电阻(R5)、第九电阻(R9)和第三三极管(T3)组成,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通过第九电阻(R9)和第二稳压管(Dw2)的正极相连,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搭铁;低压14V触发电路(7)由第八电阻(R8)、第四三极管(T4)和功率管(S1)组成,功率管(S1)的正极、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接发电机三相绕组的中性点O,功率管(S1)的触发极接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并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和第三三极管(T3)的集电极;发电机低压14V输出端从电枢绕组中性点O引出,即低压14V电压输出端为功率管(S1)的负极,功率管(S1)的正极与发电机三相绕组的中性点O连接。
地址 255091 山东省淄博市张周路12号山东理工大学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