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中华鲟仔稚幼鱼弱苗的体质强化培育方法
摘要 中华鲟仔稚幼鱼弱苗的体质强化培育方法,涉及水产养殖的苗种培育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华鲟仔稚幼鱼弱苗的体质强化培育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用弱苗筛选、饵料强化、分级分池、环境调控、水质调控、食性驯化,其特征是将弱苗筛选到另外池中培育;仔鱼阶段弱苗开口后投喂活水蚯蚓或浮游动物活饵;将得到体质强化培育的苗种分级到另外池子中,将个体相近的弱苗分至1个池子中;培育池设置光源,设定水深,水流,水体的溶氧、水温、pH值、氨氮限量、水体透明度,每日换水、清除残饵、洗刷食台、防治病害;幼鱼阶段进行食性驯化每天逐渐减少水蚯蚓,逐渐增加人工饲料比例。本发明用于中华鲟仔稚幼鱼弱苗的体质强化培育。
申请公布号 CN101743915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1.04
申请号 CN200810207510.0 申请日期 2008.12.22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冯广朋;刘鉴毅;庄平;章龙珍;石小涛;沈闪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23K1/18(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代理人 欧阳俊立
主权项 中华鲟仔稚幼鱼弱苗的体质强化培育方法,采用弱苗筛选、饵料强化、分级分池、环境调控、水质调控、食性驯化,其特征是挑选体形瘦小、头部较大、尾部细长;游动较慢、摄食活动较慢或摄食较少的弱苗,每天将弱苗筛选取出到另外池中专门培育;中华鲟仔鱼阶段弱苗开口后投喂活水蚯蚓或浮游动物活饵,每日投喂次数9次,上午、下午与晚上各3次;中华鲟稚鱼阶段弱苗,每日投喂活的水蚯蚓次数6次,上午、下午与晚上各2次;中华鲟幼鱼阶段弱苗,每日投喂次数为3次,上午、下午与晚上各1次;在中华鲟仔稚幼鱼弱苗的培育过程中,将已经得到体质强化培育的苗种分级,筛选到另外池子中;将弱苗分级到不同的池中进行体质强化培育,个体相近的弱苗分至1个池子中;放养密度随着个体生长要分池稀释,仔鱼阶段放养密度300尾/m3,稚鱼阶段放养密度100尾/m3,幼鱼阶段放养密度15尾/m3;在中华鲟仔鱼培育期在培育池上方放置1个1000lx以上的光源,水深保持在50厘米,培育池内形成2厘米/秒的缓慢水流,培育池底用白色瓷砖铺底,并用小石块垒成5个小洞穴;保证水体的溶氧大于6.5mg/L;温度维持在20~22℃,pH维持在7~8,氨氮小于0.03mg/L,透明度在45cm以上;每日换水1/3左右,每天须清除残饵,洗刷食台并晾晒;用高锰酸钾1~3mg/L或30克/m3福尔马林防治病害;幼鱼阶段进行食性驯化,每天投饵时定点定时,驯化前停止投喂水蚯蚓3天,第4天定时定点投喂水蚯蚓,第5天开始又停止投喂水蚯蚓3天,经过定时定点驯化、饥饿刺激后,然后开始人工饲料驯化过程,每天定时在饵料台上进行投喂,开始全部投喂水蚯蚓,然后将人工饲料磨碎,混合在水蚯蚓中,每天逐渐减少水蚯蚓,逐渐增加人工饲料比例,直至第30天时,水蚯蚓与人工饲料各占一半,接下来每天逐渐减少水蚯蚓,逐渐增加人工饲料比例,第50天时,水蚯蚓占15%,人工饲料占85%,紧接着10天用水蚯蚓汁浇于人工饲料上,每天逐渐减少水蚯蚓汁含量,直至完全不加水蚯蚓汁。
地址 200090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00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