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I355536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1.01
申请号 TW096123209 申请日期 2007.06.27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群元;徐旭昇;陈志伟
分类号 G02F1/1335 主分类号 G02F1/1335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李贞仪 台北市大安区仁爱路4段376号8楼
主权项 一种背光模组,包含:一框体,具有一第一材质框及一第二材质框,该第二材质框嵌合设置于该第一材质框中,其中该第一材质框与该第二材质框形成至少一接合部,该第二材质之材料强度系高于该第一材质之材料强度;以及一光学板件,设置于该框体内部并部分与该至少一接合部相连。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一材质框包覆该第二材质框之部分底面及部分顶面并共同形成该至少一接合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二材质框具有一侧壁,该侧壁底端向内延伸形成一趾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二材质框进一步包含弯折形成之复数凸出部,该第一材质框包覆该第二材质框之该等凸出部并共同形成该至少一接合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等凸出部中之至少其一具有一帽部,该帽部与该第一材质框共同形成该至少一接合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二材质框具有至少一鞍部,该鞍部设置于该等凸出部中之相邻二凸出部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至少一鞍部与该第一材质框共同形成该至少一接合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二材质框进一步朝该框体内外往复弯折形成该等凸出部与该至少一鞍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等凸出部中之至少其一具有一定位孔,该第一材质框部份充填于该定位孔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光学板件具有至少一连接耳,与该至少一接合部接合。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另包含一反射片,其设置于该光学板件之侧边并与该第二材质框相接。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二材质框与该第一材质框系为一体成形之结构。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光学板件与该第一材质框及该第二材质框系为一体成形之结构。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一材质框包含一胶框。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示之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二材质框包含一金属框架。一种背光模组之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于一框体模具中设置一第二材质框;以及于该框体模具中以射出成形方式形成一第一材质框及一光学板件,使该第一材质框与该第二材质框及该光学板件一体形成,且该第二材质之强度系高于该第一材质之强度。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示之制造方法,另包含以下步骤:于该框体模具中以双料射出成形方式使该第一材质框与该第二材质框一体形成一框体;以及以双料射出成形方式结合该光学板件与该框体形成该背光模组。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示之制造方法,另包含以下步骤:于该框体模具中设置该第二材质框;于该第二材质框内双料射出该光学板件;以及于该框体模具中以双料射出方式形成该第一材质框,使该第一材质框与该第二材质框及该光学板件一体形成该背光模组。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示之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于该光学板件之侧边贴附一反射片,其中该反射片系与该第二材质框邻接设置。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或17项所示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材质框包含一热塑性材料。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或17项所示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二材质框包含一金属材料。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或17项所示之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形成该第二材质框具有相间之复数个凸出部及鞍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示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等凸出部及鞍部系以弯折方式形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示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等凸出部及鞍部系以冲压方式形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示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等凸出部中之至少其一与该第一材质框共同形成至少一接合部,供该光学板件设置于该框体。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示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等鞍部中之至少其一系设置于该等凸出部中之相邻二凸出部间,该等鞍部中之至少其一与该第一材质框共同形成至少一接合部,供该光学板件设置于该框体。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或26项所示之制造方法,其中该光学板件进一步以射出成形方式形成至少一连接耳,供与该至少一接合部接合。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或17项所示之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于该第二材质框形成一定位孔,供熔融之该第一材质框固化后,填充于该定位孔内。
地址 新竹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力行二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