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用生物膜强化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用生物膜强化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方法,在系统的进水布水管与出水集水管间设置湿地的植物系统,并在植物根部间隙区内设置生物膜载体。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表面流人工湿地构建;二、植物栽培,生长;三、生物膜载体的选择;四、载体的布置与固定;五、湿地运行。本发明的优点:将表流湿地与生物膜相结合,在保持传统表面流人工湿地各种优点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表流湿地的净化能力,同时不会出现潜流湿地滤料堵塞的情况。利用生物膜增加微生物的生物量提高了表流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本发明可广泛的应用于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及河、湖的面源处理等方面,在维持湿地生态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申请公布号 CN10225998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1.11.30
申请号 CN201110183721.7 申请日期 2011.07.01
申请人 河海大学 发明人 朱伟;张云慧;陈梦银;赵联芳;黄靖宇
分类号 C02F3/32(2006.01)I;C02F3/34(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3/32(2006.01)I
代理机构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代理人 沈根水
主权项 一种用生物膜强化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进水布水管与出水集水管间设置湿地的植物系统,并在植物根部间隙区内设置生物膜载体;该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一、表面流湿地构建按照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参数进行湿地系统的建设,施工时系统的底部用可压实的粘土或膨润土进行防水,以预防污水渗透至地下水,导致水质污染,后上覆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土壤厚度一般为30~40cm即可,湿地内部的土壤表层与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接的为进水布水管与出水集水管;二、植物栽培,生长选择净化能力强,抗逆性较强的湿地植物,如香蒲、芦苇、菖蒲,种植于表流湿地土壤中,植株密度为30~35棵/m2;三、生物膜载体的选择可选择市场上常见的生物膜载体,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制成的波纹板式、斜管式和蜂窝式的载体,或选用聚氯乙烯、聚丙烯的纱网,将其加工成球形并用线串接在一起,铺设于湿地的表面;四、生物膜载体的布置与固定生物膜载体的布置采用与植物相间的方式,在表流湿地系统内,植物的根部间隙区内铺设生物膜载体;生物膜载体的固定,铺设于湿地表面的生物膜载体的厚度为20~30 cm,在湿地内每间隔50~100 cm打桩,桩高20~30cm,桩打好后,用线串接后将生物膜载体悬挂线上;五、湿地运行生物膜载体铺设好后,进行湿地的预运行,预运行期间,一开始进水浓度低于湿地的正常进水浓度,以利于载体上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生物膜的形成,后慢慢提高进水浓度至正常进水浓度;湿地内载体上的挂膜一般需要7~10天的时间,其中为防止冲刷生物膜,导致生物膜的脱落,影响微生物生长和附着,在湿地运行过程中水力负荷应控制在400~600mm/d。
地址 210098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