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摘要 一种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其电源VCC1、VCC2分别供给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两个电路间通过光耦U1、U2来实现信号传递。两路PWM波通过J1输入,R1、R2、Q1和R8、R9、Q4各自组成电流放大电路,实现U1、U2的快速控制,R4、R5、Q2和R6、R7、Q3各自组成非门将一路PWM波转换成两路反向的PWM波输出,R11、R12、Q5和R13、R14、Q6各自组成非门将另一路PWM波转换成两路反向的PWM波输出,这四路PWM波分别输入到MS1、MS2、MS3、MS4的栅极,控制由它们组成的H桥电路,实现电机转速及方向的控制。本实用新型使直流电机运行效率高,并且稳定可靠,并且可以输出大电流。
申请公布号 CN202019335U 申请公布日期 2011.10.26
申请号 CN201120078920.7 申请日期 2011.03.23
申请人 台州学院;王韬 发明人 朱健超;雷必成;王韬
分类号 H02P7/29(2006.01)I 主分类号 H02P7/29(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电容CA,二极管A1、A2、A3、A4,三极管Q1、Q2、Q3、Q4、Q5、Q6,场效应管MS1、MS2、MS3、MS4,光耦U1、U2,直流电机MG,插座J1组成;J1的1脚与R1相连,R1的另一端与Q1的基极相连, Q1的发射极与电源VCC1相连,Q1的集电极与R2相连,R2的另一端与U1的1脚相连,U1的2脚接数字地,Q1的4脚接模拟地,U1的3脚跟R3、R4相连,R3的另一端接电源VCC2,R4的另一端接Q2的基极,Q2的发射极接模拟地,Q2的集电极跟MS4的栅极、R5、R6、R18相连,R5的另一端接VCC2,R18的另一端接模拟地,R6的另一端跟Q3的基极相连,Q3的发射极接模拟地,Q3的集电极跟MS1的栅极、R7、R15相连,R7跟VCC2相连,R15的另一端跟模拟地相连,J1的2脚与R8相连,R8的另一端与Q4的基极相连, Q4的发射极与电源VCC1相连,Q4的集电极与R9相连,R9的另一端与U2的1脚相连,U2的2脚接数字地,Q2的4脚接模拟地,U2的3脚跟R10、R11相连,R10的另一端接电源VCC2,R11的另一端接Q5的基极,Q5的发射极接模拟地,Q5的集电极跟MS2的栅极、R12、R13、R16相连,R12的另一端接VCC2,R16的另一端接模拟地,R13的另一端跟Q6的基极相连,Q6的发射极接模拟地,Q6的集电极跟MS3的栅极、R14、R17相连,R14跟VCC2相连,R17的另一端跟模拟地相连,MS1的源极跟MS3的源极、A1的负极、A3的负极相连,MS1的漏极跟MS2的漏极、A1的正极、A2的负极、MG、CA相连,MS2的源极和A2的正极接模拟地,MS3的漏极跟MS4的漏极、A3的正极、A4的负极、MG的另一端、C19相连,MS4的源极和A4的正极接模拟地,CA的另一端跟R19的另一端相连。
地址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市府大道1139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