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发射设备通信频带外非线性干扰的诊断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射设备通信频带外非线性干扰的诊断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建立发射设备射频端的行为级仿真模型;2)对步骤一中的行为级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发射设备射频端的带外输出频谱;3)建立干扰发射设备与受扰接收设备之间的能量传输关系,用dB表示为:Pri(f)=Pti(f)-Ltl(f)+Gt(f)-La(f)+Gr(f)-Lrl(f),并计算Pri(f);4)根据步骤三中得到的Pri(f)和受扰判断条件Pri(f)+Sm≥Ps′(f)诊断发射设备对接收设备的干扰。该方法可以灵活处理不同子电路模块的各项非线性参数,快速计算出发射设备射频端的带外输出频谱,利用收发设备间的能量传输关系以及受扰条件来诊断发射设备对接收设备的干扰,为同一平台上多套通信系统的电磁干扰问题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同时为通信设备采取有效电磁兼容措施提供指南。
申请公布号 CN10142585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10.26
申请号 CN200810227074.3 申请日期 2008.11.20
申请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明人 刘焱;廖意;王玉姣;苏东林;陈文青;吴龙刚
分类号 H04B17/00(2006.01)I;H04B15/00(2006.01)I 主分类号 H04B17/0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代理人 周长琪
主权项 发射设备通信频带外非线性干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发射设备射频端的行为级仿真模型;建立超外差式结构的发射设备射频端行为级仿真模型,该模型包括调制模块、滤波器A、混频器A、滤波器B、放大器A、混频器B、滤波器C、放大器B、功率放大器;调制模块对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调制,然后进入滤波器A进行第一级滤波,第一级滤波后的信号在混频器A中与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并形成第一中频信号,第一中频信号随后进入滤波器B、放大器A进行滤波、放大,然后其输出信号在混频器B中与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后变为第二中频信号,第二中频信号进入滤波器C、放大器B进行滤波、放大,其输出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获得输出射频(RF)信号;设置行为级仿真模型的相关参数的值:其中调制模块的功能参数包括有调制方式、调制指数、载波信号以及调制信号频率;滤波器A、B、C的功能参数包括有滤波类型、截至频率、通频带宽、带内纹波;放大器A、放大器B、功率放大器的功能参数包括有增益、端口反射系数,混频器A、混频器B的功能参数包括有变频增益、镜频抑制、本振泄露;在放大器A、放大器B、功率放大器和混频器A、混频器B里,根据发射设备的技术手册,设置1dB压缩点输出功率和三阶截断点输出功率这些非线性参数;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行为级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发射设备射频端的带外输出频谱;步骤三:建立干扰发射设备与受扰接收设备之间的能量传输关系Pri(f)=Pti(f)Ltl(f)Gt(f)La(f)Gr(f)Lrl(f)用dB表示上式为:Pri(f)=Pti(f)‑Ltl(f)+Gt(f)‑La(f)+Gr(f)‑Lrl(f)并计算Pri(f);其中,f——能够落入接收设备通带内的工作频率;Pri(f)——为接收频带内在频率f上从干扰发射设备耦合到受扰接收设备的功率;Pti(f)——发射设备射频端的带外输出功率;Gt(f)——发射天线功率增益;La(f)——空间衰减;Gr(f)——接收天线功率增益;Ltl(f)——发射传输线损耗;Lrl(f)——接收传输线损耗;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得到的Pri(f)和受扰判断条件Pri(f)+Sm≥Ps′(f)诊断发射设备对接收设备的干扰;Ps′(f)——为接收设备的敏感度;Sm——接收机的安全裕度;如果满足Pri(f)+Sm≥Ps′(f),则说明发射设备通信频带外对接收频率为f的接收设备产生干扰;否则认为没有对接收频率为f的接收设备产生干扰。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