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电镀铜衬底制备大面积石墨烯薄膜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电镀铜衬底上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硅片上制备图形化电镀铜衬底;利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800-1000C的温度下,利用甲烷为碳源,氩气和氢气为载气,生长3-5分钟,从而在电镀铜上生成石墨烯。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可以直接制备图形化的石墨烯薄膜,并且衬底可以与IC工艺兼容,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能够大规模制造。
申请公布号 CN10221279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1.10.12
申请号 CN201110092763.X 申请日期 2011.04.1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发明人 李铁;王文荣;周玉修;王跃林
分类号 C23C16/26(2006.01)I;C23C16/04(2006.01)I;C23C28/00(2006.01)I;C23C14/16(2006.01)I;C23C14/18(2006.01)I;C25D3/00(2006.01)I 主分类号 C23C16/26(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潘振甦
主权项 一种基于电镀铜衬底制备大面积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A或B两种方法中任一种:方法A:(a)电镀铜种子层,在SiO2基底或硅基底上溅射金属种子层,种子层材料为Cu、Ni/Cu、Au、Cr/An或TiW/Cu;(b)在种子层上电镀铜层,选择0.5‑2.5A的电镀电流和10‑100min的电镀时间电镀电镀铜层,电镀铜层的厚度为2‑10μm;(c)去胶、腐蚀、划片成合适大小的衬底载入石英舟,在氢气氛下采用常压CVD方法,加热到800‑1000℃,在达到目标温度后通入碳源气体甲烷以及Ar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生长3‑15min后,停止加热并关闭甲烷和氢气;(d)在氩气氛下随炉冷却;方法B:(a)电镀铜种子层,在SiO2基底或硅基底上溅射金属种子层,种子层材料为Cu、Ni/Cu、Au、Cr/An或TiW/Cu;(b)种子层图像化:根据所需电镀铜的厚度将种子层涂一层光刻胶,光刻胶的厚度为4‑12μm,然后再将其光刻成后续生长石墨烯所需的图形;(c)在种子层上电镀铜层,选择0.5‑2.5A的电镀电流和10‑100min的电镀时间电镀电镀铜层,电镀铜层的厚度为2‑10μm;(d)去胶、腐蚀、划片成合适大小的衬底载入石英舟,在氢气氛下采用常压CVD方法,加热到800‑1000℃,在达到目标温度下通入碳源气体甲烷以及Ar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生长3‑15min后,停止加热并关闭甲烷和氢气;(e)在氩气氛下随炉冷却;其中,达到800‑1000℃目标温度时通入的碳源气体为甲烷,甲烷的流量为5‑20ml/min;达到800‑1000℃目标温度时通入的Ar和H2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10∶1‑1∶4。
地址 200050 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