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刺参自然海区规模化生态育苗方法
摘要 刺参自然海区规模化生态育苗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通过亲参选择与培育、亲参的日常管理、采卵与孵化、幼体培育、幼参培育、苗种分类、暂养的步骤,实现在自然海区大规模育刺参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人工育苗室中育苗存在的种质退化,苗种生产质量下降,海参疾病逐渐增多、育苗室耗能高等问题,发明人克服了传统观念中海参苗不能在自然海区培育的技术偏见,打破了固有的思维定势,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育苗室生产方式,在自然海区,进行生态化育苗;具有成活率高、无污染,无投药、无公害的突出优点。
申请公布号 CN10169279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10.05
申请号 CN200910188033.2 申请日期 2009.10.21
申请人 大连北方海洋生态苗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成林;左海军;马强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代理人 李猛
主权项 刺参自然海区规模化生态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网箱置于自然海域中通过橛缆固定好;1)亲参选择与驯化每年海参的产卵期,采捕自然海域中海参,选择个体较大,体长20cm以上,体重大于300g,无伤,性腺饱满的亲参;将采捕的亲参置于盘直径34cm的网笼中暂养;培育密度每层盘2头,每个网箱300个亲参,每日按亲参体重的4%投喂鼠尾藻碎屑;由于采捕的亲参所在海域关系,需要提前驯化以使其达到产卵时间一致,驯化时间为7天左右;2)采卵与孵化亲参在自然海域的产卵时间为晚上7时‑10时,当自然海域水温达到22℃时,采用阴干法促产;亲参产卵时应当注意,雌雄数量比例应为2∶1,卵在海水中自行受精,孵化;3)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饵幼体时,培育箱内密度控制在10个/毫升左右,此时注意饵料的投喂;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有盐藻、角毛藻、叉鞭金藻,投喂要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不可一次投喂过多,否则刺参幼体易消化不良;单泡藻类的投喂量分别为小饵幼体10万细胞/毫升,中饵幼体15万/毫升,大饵幼体20万细胞/毫升;在育苗过程中要通过镜检刺参幼体胃的饱满程度而加以调节,胃区内有1/3饵料即可;4)稚参的采集和培育当幼体20%‑30%发育至樽形幼虫时,即可投放附着基;附着基投放前要用0.5%重量百分数的氢氧化钠浸泡1天‑2天,然后用水洗去药物,洗刷干净后放入海水中20天左右自然采集藻类,藻类附着的多少直接影响附苗量;因为稚参在这一时期摄食力较弱,如果附着基上没有足够的饵料,稚参变态率和成活率就会大大降低;附着基采用40目的网片,投放密度为80片/平方米‑100片/平方米,网片的规格为500mm×700mm;在自然环境下,经半个月左右时间的浮游,变为稚参,自行附着于投放在网箱内的附着基上,经60天后,从附着基上人工剥离;所述的自然海区的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盐度29~32;海况条件适宜,近岸内湾,涨落潮水流的运动基本相等,水流变化相对稳定,流速缓慢、且有涡流,风浪较小,水质清洁,不受夏季高温和淡水注入的影响,亲参资源比较丰富,幼体的集中区稳定,移动范围较小;环境条件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地址 116500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镇杨家村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