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微胶囊化增殖培养制备酪酸菌菌粉的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 一种微胶囊化增殖培养制备酪酸菌菌粉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出发菌株为酪酸梭状芽孢杆菌JSIM-MCB20040312,保藏号:CGMCCNo.1647;由酪酸菌种子活化、酪酸菌微胶囊化包埋、微胶囊颗粒增殖、活菌计数、和酪酸菌菌粉制备工序制得,获得的菌粉浓度不低于1.0×1011个/克。酪酸菌经微胶囊化包埋后,活菌增殖能力增强,无需采用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或石蜡液封来营造严格的厌氧环境,在常规的发酵罐中不通入空气进行培养即能获得高浓度的菌体,生产成本低,能满足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对活菌数的要求;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酸性及肠溶性好的特点,适宜用作动物肠道益生菌,有效预防鸡、猪等畜禽渔养殖动物的肠道疾病,促进养殖动物生长。
申请公布号 CN10219959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9.28
申请号 CN201110083328.0 申请日期 2011.04.02
申请人 江苏省苏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市天石饲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梅;匡群;陈秋红;何义进;谢骏;施大林;张维娜;史济筠;邹益东
分类号 C12N11/04(2006.01)I;C12N11/10(2006.01)I;C12N11/12(2006.01)I;A23K1/16(2006.01)I;C12R1/145(2006.01)N 主分类号 C12N11/04(2006.01)I
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代理人 时旭丹;刘品超
主权项 一种微胶囊化增殖培养制备酪酸菌菌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出发菌株为酪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JSIM‑MCB20040312,保藏号:CGMCC No.1647;由酪酸菌种子活化、酪酸菌微胶囊化包埋、微胶囊颗粒增殖、活菌计数、和酪酸菌菌粉制备工序制得;酪酸菌种子活化培养基由下述原料及重量配比组成:酵母膏0.3%~0.5%,牛肉膏0.5%~2.0%,蛋白胨0.5%~2.0%,葡萄糖0.5%~1.0%,可溶性淀粉0.1%~0.2%,氯化钠0.5%,乙酸钠0.3%~0.5%,盐酸半胱氨酸0.05%~0.1%,CaC03 0.3%,用去离子水配制,pH 6.0~7.5;酪酸菌发酵培养基由下述原料及重量配比组成:葡萄糖0.1%~1.0%,蛋白胨0.5%~2.0%,酵母膏0.1%~1.0%,NaC1 0.5%,乙酸钠0.3%~0.5%, CaC03 0.1%~0.7%,自来水配制,pH6.0~7.5; (1)菌种活化:无菌开启冻干保藏菌种CGMCC No.1647,接入装有活化培养基的试管,进行静置厌氧培养,30~37℃培养18~24h,然后以体积比1%~10%的接种量转接于新鲜活化培养基,30~37℃培养20~24h,镜检,超过90%菌体形成芽孢时,即成熟,反复活化2~3次,种子菌悬液以体积比1%~10%接种量接入装有发酵培养基的三角瓶中,三角瓶装液量为体积比80%~90%,30~37℃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20~24h;(2)酪酸菌微胶囊化包埋:a.包埋剂的制备  制备含有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5.0%的海藻酸钠,0.2%~0.5%的乳酸钠,0~3.0%的明胶,再含有0.1%~1.0%的可溶性淀粉或0.1%~1.0%纤维素或0.1%~1.0%膨润土三者之一,所使用的溶剂为去离子水,混合制得包埋剂微胶囊壁材;b. 交联剂的制备  配制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3.0%的氯化钙去离子水溶液,灭菌待用;c. 微胶囊颗粒的制备  按体积比为菌液: 包埋剂=1:3~5配制成菌液与壁材的混合胶液,充分搅匀后,将混合胶液喷雾至磁力搅拌的已灭菌的浓度为2.0%~3.0%的氯化钙去离子水溶液中,形成2~3mm的微胶囊,静置固化12~24h,即得酪酸菌微胶囊颗粒,每mL 菌液可制得200‑300粒2~3mm的微胶囊;(3)微胶囊颗粒增殖:将酪酸菌微胶囊颗粒以其制备所需的混合胶液与酪酸菌发酵培养基体积比0.5%‑5%接入酪酸菌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不通空气的条件下,搅拌转速0~80r/min,30~37℃增殖培养18~24h;(4)增殖培养后的微胶囊颗粒内活菌数测定:0.2mol/L柠檬酸钠溶液振荡溶解微胶囊颗粒后,采用MPN法进行活菌计数;(5)酪酸菌菌粉的制备:将步骤(3)所得增殖培养液高速离心收集湿菌体,湿菌体与干淀粉以质量比1:2~10进行混合,在30~50℃下干燥20‑24h,粉碎机粉碎,过0.9mm筛,获得酪酸菌菌粉制剂,酪酸菌菌粉制剂的菌粉浓度不低于1.0×1011个/克。
地址 214063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滨湖区钱荣路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