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起伏地表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摘要 起伏地表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应用于地震勘探中反射地震资料处理。该方法可直接对起伏地表上采集的炮点和检波点在不同高程的三维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无需静校正处理流程。该方法不对近地表地震波传播做垂直出、入射假定,因此可适应高速层出露等不存在明显低、降速带情况。该方法用两个等效速度参数描述地震波在近地表和地层中的传播;而两个等效速度参数可依据偏移道集中同相轴的平直来确定,从而规避了近地表速度建模的困难。该方法可对偏移后的道集施加剩余静校正,有效补偿了陆上采集技术的固有误差。该方法对地表复杂地区的油气、矿产资源勘探有重要应用价值。
申请公布号 CN10219310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9.21
申请号 CN201110057579.1 申请日期 2011.03.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发明人 张剑锋;张浩
分类号 G01V1/28(2006.01)I;G01V1/36(2006.01)I 主分类号 G01V1/28(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代理人 李玉明
主权项 一种起伏地表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A)将多条地震测线按三维采集方式放置到起伏的地表面上,记录人工震源激发的反射地震信号,将地震信号记录到磁带上;B)根据地表起伏形态和已知的近地表速度信息,确定初始的近地表速度和平滑的浮动基准面;C)从磁带上读取地震信号,对叠前地震资料做压制面波、剔除线性干扰的常规噪音衰减处理。依据初始的近地表速度,将部分CDP点的共中心点道集用静校正方法校正到浮动基准面上。对静校正后的共中心点道集作常规的动校正速度拾取,对所得结果做横向平均,将得到的横向均匀的速度场作为初始偏移速度;D)将噪音衰减处理后的叠前地震资料按偏移距排序、分组,将不同组地震资料放置到集群计算机的不同计算节点上;E)采用基于三个无量纲参数的查表方法求得三维起伏地表上不同高程的炮点和检波点到成像点的地震波走时、成像权系数和浮动基准面上的等效偏移距;F)在每个计算节点,对全部地震道循环。对每一地震道,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到成像点的走时、成像权系数和浮动基准面上的等效偏移距,由走时和成像权系数以及该地震道的地震记录确定偏移幅值,将偏移幅值按等效偏移距大小累加到存放偏移结果的数组中对应的偏移距上;G)收集各计算节点的偏移结果,抽取基于等效偏移距的共反射点道集。对共反射点道集,利用初始偏移速度做反动校,再做动校正得到新的速度,对这一速度做空间平滑处理,所得到的平滑速度场就是更新后的偏移速度;H)利用初始的近地表速度和更新后的偏移速度进行偏移,通过百分比增减的扫描方法得到更新的近地表速度;I)用更新后的近地表速度和偏移速度进行偏移计算,形成局部炮点成像道集和局部检波点成像道集;J)依据局部炮点成像道集和局部检波点成像道集拾取各炮点和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K)用炮点和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修正噪音衰减处理后的叠前地震资料,重新进行偏移计算,收集各计算节点的偏移结果,形成基于等效偏移距的共反射点道集,对该道集做剩余动校正,将出现明显拉伸和噪音部分的对应数值置为零,将不同偏移距的偏移结果叠加,形成偏移叠加剖面;L)通过显示软件将偏移叠加剖面数值转换为地下反射构造的剖面图像,剖面图像将反应地下构造的断裂部位、断距大小和地层沉积样式及地层的波阻抗特征,用于确定地下生、储油构造和识别油气储层。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