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
摘要
申请公布号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9.11
申请号 TW097123520 申请日期 2008.06.24
申请人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明元
分类号 B60K17/34;B60K17/08 主分类号 B60K17/3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一种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适用于使该全地形车于四轮驱动、二轮驱动及前轮锁定同轴驱动模式间切换,该驱动切换装置包含:一中空状壳座;一第一切换单元,包括一可转动地容置于该壳座内的切换件,及一设置于该切换件上的连接结构;一第二切换单元,包括一与该切换件相互结合且突伸于该壳座的主动件,及一突伸于该主动件的锁定控制件,该锁定控制件可输出讯号以控制该全地形车处于前轮锁定同轴驱动模式;以及一控制基板,包括一设置于壳座内的板体,该板体具有一邻近该切换件的接触面、一形成于该接触面上的第一连接部,及一与该第一连接部相间隔且形成于该接触面上的第二连接部,其中,该第一连接部是用以控制该全地形车处于二轮驱动驱动模式,而该第二连接部是用以控制该全地形车处于四轮驱动驱动模式;藉由操作该第二切换单元的主动件可驱使该第一切换单元的切换件相对于该控制基板在一个二轮驱动位置及一个四轮驱动位置间移动,当在二轮驱动位置时,该第一切换单元的连接结构是触抵于该第一连接部,使该全地形车处于二轮驱动模式,而当在该四轮驱动位置时,该第一切换单元的连接结构是触抵于该第二连接部,使该全地形车处于四轮驱动模式,而藉由操作该第二切换单元的锁定控制件,即可使该全地形车是处于前轮锁定同轴驱动模式。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其中,该第一切换单元的切换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的设置部,该第一表面是邻近该控制基板之板体的接触面,该设置部是与该控制基板之板体的第一连接部对应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而该连接结构包括一设置于该设置部中的第一弹性元件,及一连结于该第一弹性元件之一端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多数向外突伸而可触抵于该第一连接部上的突出部。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其中,该第一切换单元的切换件更具有一相反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轴向形成的贯穿孔,及多数间隔自该第二表面朝相反于该第一表面方向延伸的卡制块,而该第二切换单元的主动件包括一突伸于该壳座上的扳动部,及多数个自该扳动部向外延伸的卡合部,每一卡合部是对应卡制于所述两相间隔之卡制块中。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其中,该第二切换单元的锁定控制件包括一位于该切换件之贯穿孔中的本体部,及一自该本体部向外突伸于该主动件之扳动部的压按部,该压按部可相对于该本体部在一压按位置与一非压按位置间移动,当在压按位置时,该全地形车处于前轮锁定同轴驱动模式,而当在非压按位置时,侧解除该全地形车的前轮锁定同轴驱动模式。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其中,该壳座包括一可固设于该全地形车手把上的座体,及一盖设于该座体上的外壳,该座体具有一嵌合部、一突伸于该嵌合部中的定位凸柱,该第二切换单元之主动件的扳动部是可转动地突伸于该外壳上。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其中,该第二切换单元的锁定控制件更包括一自该本体部朝相反于该压按部方向延伸的顶制部,而该控制基板的板体更具有一自该接触面向该壳座之座体方向延伸的定位孔,该顶制部是穿设于该控制基板之板体的定位孔并顶抵于该座体的定位凸柱上,使该控制基板之板体卡设于该顶制部,并将该锁定控制件的本体部定位于该切换件的贯穿孔中。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其中,该控制基板的板体更具有一形成于该接触面上且概呈弧状的卡合槽,该第一切换单元的切换件更具有一对应该卡合槽而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的安装部,而该第一切换单元更包括一可卡抵于该卡合槽中的卡抵结构,该卡抵结构具有一容置于该安装部中的第二弹性元件,及一为该第二弹性元件所推抵而卡抵于该卡合槽中的卡抵件。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其中,该壳座更包括一设置于该座体之嵌合部周缘的第一防水件,及一设置位于该外壳与该主动件之扳动部间的第二防水件。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其中,该第二切换单元更包括一设置于该本体部与压按部间的第三防水件。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其中,该第二切换单元的锁定控制件是一压按开关,而该连接结构的第一弹性元件与该卡抵结构的第二弹性元件皆是压缩弹簧,而该连接结构的连接件是一导电铜片,而该卡抵结构的卡抵件则是一钢珠。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全地形车的驱动切换装置,其中,该第一、二,及第三防水件皆是以橡胶材质所制成。
地址 高雄市三民区湾兴街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