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有支座沉降时基于空间坐标监测的识别松弛的支承索的方法
摘要 有支座沉降时基于空间坐标监测的识别松弛的支承索的方法基于空间坐标监测、通过监测结构支座坐标来决定是否需要更新结构的力学计算基准模型,只有当结构支座坐标发生变化时才更新结构的力学计算基准模型,从而得到新的计入结构支座沉降的结构的力学计算基准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计算获得单位损伤被监测量变化矩阵。依据应变当前向量同应变初始向量、虚拟单位损伤应变变化矩阵和当前虚拟损伤向量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可计算识别出虚拟受损索,在使用无损检测方法鉴别出真实受损索后,剩下的虚拟受损索就是松弛索即需调整索力的索,依据松弛程度同虚拟损伤程度间的关系就可确定需调整的索长。
申请公布号 CN101782945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9.07
申请号 CN201010127335.1 申请日期 2010.03.17
申请人 东南大学 发明人 韩玉林
分类号 G01M99/00(2011.01)I;G01N19/00(2006.01)I;G01L5/00(2006.01)I;G01B21/00(2006.01)I 主分类号 G01M99/00(2011.01)I
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柏尚春
主权项 一种有支座沉降时基于空间坐标监测的识别松弛的支承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设共有N根索,首先确定索的编号规则,按此规则将索结构中所有的索编号,该编号在后续步骤中将用于生成向量和矩阵;b.确定指定的将被监测空间坐标的被测量点,给所有指定点编号;确定过每一测量点的将被监测的空间坐标分量,给所有被测量空间坐标分量编号;“结构的被监测的空间坐标数据”由上述所有被测量空间坐标分量组成;为方便起见,将“结构的被监测的空间坐标数据”称为“被监测量”;测量点的数量不得小于索的数量;所有被测量空间坐标分量的数量之和不得小于索的数量;c.利用能够表达索的健康状态的无损检测数据建立初始虚拟损伤向量do;如果没有索的无损检测数据及其他能够表达索的健康状态的数据时,向量do的各元素数值取0;d.在建立初始虚拟损伤向量do的同时,直接测量计算得到索结构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组成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向量Co;e.在建立初始虚拟损伤向量do和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向量Co的同时,直接测量计算得到所有支承索的初始索力,组成初始索力向量Fo;同时,依据结构设计数据、竣工数据得到所有支承索的初始自由长度,组成初始自由长度向量lo;同时,依据结构设计数据、竣工数据或实测得到索结构的初始几何数据;同时,实测或根据结构设计、竣工资料得到所有索的弹性模量、密度、初始横截面面积;f.建立索结构的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o,建立初始索结构支座坐标向量Uo,建立索结构当前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to;依据索结构竣工之时的索结构的实测数据,该实测数据包括索结构形状数据、索力数据、拉杆拉力数据、索结构支座坐标数据、索结构模态数据、所有索的弹性模量、密度、初始横截面面积,以及能够表达索的健康状态的无损检测数据,依据设计图和竣工图,利用力学方法建立索结构的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o;如果没有索结构竣工之时的结构的实测数据,那么就在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前对该索结构进行实测,同样得到索结构的实测数据,根据此数据和索结构的设计图、竣工图,同样利用力学方法建立索结构的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o;不论用何种方法获得Ao,基于Ao计算得到的索结构计算数据必须非常接近其实测数据,其间的差异不得大于5%;对应于Ao的索结构支座坐标数据组成初始索结构支座坐标向量Uo;Ao和Uo是不变的;为叙述方便,命名“索结构当前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to”,在结构服役过程中Ato根据需要会不断更新,开始时,Ato等于Ao;同样为叙述方便,命名“当前索结构实测支座坐标向量Ut”,在结构服役过程中,不断实测获得索结构支座坐标当前数据,所有索结构支座坐标当前数据组成“当前索结构实测支座坐标向量Ut”,向量Ut的元素与向量Uo相同位置的元素表示相同支座的相同方向的坐标;为叙述方便起见,将上一次更新Ato时的索结构支座坐标当前数据记为当前索结构支座坐标向量Uto;开始时,Ato等于Ao,Uto等于Uo;Ao对应的索的健康状态由do描述;g.健康监测系统开始工作时,令Ato等于Ao;在结构服役过程中不断实测获得索结构支座坐标当前数据,所有索结构支座坐标当前数据组成当前索结构实测支座坐标向量Ut,根据当前索结构实测支座坐标向量Ut,按照步骤g1、g2更新索结构当前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to和当前索结构支座坐标向量Uto;g1.实测得到当前索结构实测支座坐标向量Ut后,比较Ut和Uto,如果Ut等于Uto,则不需要对Ato进行更新;g2.实测得到当前索结构实测支座坐标向量Ut后,比较Ut和Uto,如果Ut不等于Uto,则需要对Ato进行更新,更新方法是:先计算Ut与Uo的差,Ut与Uo的差就是当前索结构支座关于在建立Ao时的索结构支座的当前支座位移,用当前支座位移向量V表示支座位移,当前支座位移向量V中的元素与支座位移分量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当前支座位移向量V中一个元素的数值对应于一个指定支座的一个指定方向的位移,其中支座位移在重力方向的分量就是支座沉降量;更新Ato的方法是:对Ao中的索结构支座施加当前支座位移约束,当前支座位移约束的数值就取自当前支座位移向量V中对应元素的数值,对Ao中的索结构支座施加当前支座位移约束后,最终得到的就是更新的当前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to,更新Ato的同时,Uto所有元素数值也用Ut所有元素数值代替,即更新了Uto,这样就得到了正确地对应于Ato的Uto;h.在索结构当前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to的基础上按照步骤h1、h2、h3、h4进行若干次力学计算,通过计算获得索结构虚拟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ΔC和名义虚拟单位损伤向量Du;h1.健康监测系统第一次开始工作时,直接按步骤h2至步骤h4所列方法获得索结构虚拟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ΔC和名义虚拟单位损伤向量Du;以后,如果步骤g中对Ato进行了更新,直接按步骤h2至步骤h4所列方法获得索结构虚拟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ΔC和名义虚拟单位损伤向量Du,如果在步骤g中没有对Ato进行更新,则在此处直接转入步骤i进行后续工作;h2.在索结构当前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to的基础上进行若干次力学计算,计算次数数值上等于所有索的数量,有N根索就有N次计算,每一次计算假设索系统中只有一根索在原有虚拟损伤的基础上再增加虚拟单位损伤,每一次计算中出现虚拟单位损伤的索不同于其它次计算中出现虚拟单位损伤的索,并且每一次假定有虚拟单位损伤的索的虚拟单位损伤值能够不同于其他索的虚拟单位损伤值,用“名义虚拟单位损伤向量Du”记录所有索的假定的单位损伤,每一次计算得到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数值,每一次计算得到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数值组成一个“被监测量的当前计算数值向量”;当假设第j根索有单位损伤时,能够用Ctj表示对应的“被监测量的当前计算数值向量Ctj”;在本步骤中给各向量的元素编号时,应同其它向量使用同一编号规则,这样能够保证本步骤中各向量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同其它向量中的、编号相同的元素,表达了同一被监测量或同一对象的相关信息;h3.每一次计算得到的那个“被监测量的当前计算数值向量Ctj”减去“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向量Co”得到一个向量,再将该向量的每一个元素都除以本次计算中假定的虚拟单位损伤值后得到一个“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有N根索就有N个“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h4.由这N个“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依次组成有N列的“虚拟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ΔC”;“虚拟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ΔC”的每一列对应于一个“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虚拟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的列的编号规则与当前名义虚拟损伤向量dc和当前实际虚拟损伤向量d的元素编号规则相同;i.实测得到索结构的所有支承索的当前索力,组成当前索力向量F;同时,实测得到索结构的所有指定被监测量的当前实测数值,组成“被监测量的当前数值向量C”;实测计算得到所有支承索的两个支承端点的空间坐标,两个支承端点的空间坐标在水平方向分量的差就是两个支承端点水平距离。给本步及本步之前出现的所有向量的元素编号时,应使用同一编号规则,这样能够保证本步及本步之前和之后出现的各向量的、编号相同的元素,表示同一被监测量的、对应于该元素所属向量所定义的相关信息;j.定义待求的当前名义虚拟损伤向量dc和当前实际虚拟损伤向量d;损伤向量do、dc和d的元素个数等于索的数量,损伤向量的元素和索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损伤向量的元素数值代表对应索的虚拟损伤程度或健康状态;k.依据“被监测量的当前数值向量C”同“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向量Co”、“虚拟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ΔC”和“当前名义虚拟损伤向量dc”间存在的近似线性关系,该近似线性关系能够表达为式1,式1中除dc外的其它量均为已知,求解式1就可以算出当前名义虚拟损伤向量dc;C=Co+ΔC·dc         式11.利用式2表达的当前实际虚拟损伤向量d的元素dj同初始虚拟损伤向量do的元素doj和当前名义虚拟损伤向量dc的元素dcj间的关系,计算得到当前实际虚拟损伤向量d的所有元素;dj=1‑(1‑doj)(1‑dcj)         式2式2中j=1,2,3,……,N;由于当前实际虚拟损伤向量d的元素数值代表对应索的当前实际虚拟损伤程度,即实际松弛程度或实际损伤程度,当前实际虚拟损伤向量d中数值不为0的元素对应的支承索就是有问题的支承索,有问题的支承索是松弛索、或者是受损索,其数值反应了松弛或损伤的程度;m.从第1步中识别出的有问题的支承索中鉴别出受损索,剩下的就是松弛索;n.利用在第1步获得的当前实际虚拟损伤向量d得到松弛索的当前实际虚拟损伤程度,利用在第i步获得的当前索力向量F,利用在第i步获得的所有支承索的两个支承端点的空间坐标,利用在第e步获得的初始自由长度向量lo,利用在第e步获得的所有索的弹性模量、密度、初始横截面面积数据,通过将松弛索同受损索进行力学等效来计算松弛索的、与当前实际虚拟损伤程度等效的松弛程度,等效的力学条件是:一、两等效的索的无松弛和无损伤时的初始自由长度、几何特性参数、密度及材料的力学特性参数相同;二、松弛或损伤后,两等效的松弛索和损伤索的索力和变形后的总长相同;满足上述两个等效条件时,这样的两根支承索在结构中的力学功能就是完全相同的,即如果用等效的松弛索代替受损索后,索结构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反之亦然;依据前述力学等效条件求得那些被判定为松弛索的松弛程度,松弛程度就是支承索自由长度的改变量,也就是确定了那些需调整索力的支承索的索长调整量;这样就实现了支承索的松弛识别和损伤识别,计算时所需索力由当前索力向量F对应元素给出。
地址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东南大学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