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利用景观植物防控桃树虫害设计的桃园
摘要 一种园林技术领域的利用景观植物防控桃树虫害设计的桃园。由多个景观单元组成,每个景观单元包含内部功能区和边缘功能辐射区两部分,内部功能区为正方形,边长为60-80米,桃园周围设有5-8米边缘功能辐射带,桃园内部桃树行间交替间植向日葵和藿香蓟,桃树下满铺白花三叶草和紫花苜蓿。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构建了一个生态化、景观化的新型桃园生态环境的方法。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植物种类和合理的配置模式,对桃树虫害进行控制。达到农药的减量使用,提高水果产品安全性的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植物种类皆为华东地区乡土植物,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合在华东地区推行,尤其适合上海地区。
申请公布号 CN10196579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8.31
申请号 CN201010283926.8 申请日期 2010.09.17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宁仁松;车生泉;靳思佳;周娴;潘桂菱;李怡然
分类号 A01G17/00(2006.01)I;A01G1/00(2006.01)I;A01G7/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7/00(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代理人 王锡麟;王桂忠
主权项 一种利用景观植物防控桃树虫害设计的桃园,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景观单元组成,每个景观单元包含内部功能区和边缘功能辐射带两部分,内部功能区为正方形,边长为60‑80米,内部功能区的周围设有5‑8米边缘功能辐射带;所述内部功能区植物配置分为两部分:具体为桃树行间交替间植向日葵和藿香蓟;桃树树下种植白花三叶草和紫花苜蓿;所述边缘功能辐射带,设计为三层,具体为:大乔木为上层:高度4‑5米,郁闭度50%‑60%;上层功能性植物∶上层景观植物数量比=6∶4,常绿乔木∶落叶乔木数量比=5∶5;小乔木为中层:高度2‑3米,郁闭度30%‑40%;中层功能性植物∶中层景观植物数量比=5∶5,常绿小乔木∶落叶小乔木数量比=6∶4;灌木、地被为下层:高度<1米,郁闭度80%‑90%;下层功能性植物∶下层景观植物=6∶4,灌木∶草本面积比=2∶8;所述的内部功能区桃树行间距为4‑5米,向日葵选取高度1.5‑1.8米,种植间距1.5‑2米;藿香蓟条带宽度0.5‑0.8米,栽培密度9‑16株/m2;种植白花三叶草和紫花苜蓿,紫花苜蓿∶白花三叶草面积比=3∶1;所述的上层功能性植物包括:乌桕、苦楝、臭椿等比例混植;上层景观植物包括:榉树、广玉兰、女贞、栾树等比例混植;所述的中层功能性植物包括:丁香、李树、紫薇等比例混植;中层景观植物包括:红叶李、桂花、石榴等比例混植,其中李树种植间距为25‑30米;所述的下层功能性植物包括:向日葵、藿香蓟、紫花苜蓿、白花三叶草、油菜等比例混植;下层景观植物包括:红花继木、瓜子黄杨、桃叶珊瑚、红叶石楠、美人蕉、美丽月见草等比例混植;所述的边缘功能辐射带与桃园内部桃树距离为3‑5米。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