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脉红螺生态育苗的方法
摘要 一种脉红螺生态育苗的方法,其特征是先选择水交换方便,底质为岩礁和石头底,大小在2-5亩的池塘;然后,将大小7-10cm成熟的脉红螺按每亩100kg的量放入池塘内,以蛤仔和贻贝为食,2-3天后脉红螺进行交配产卵,当产到足够的卵囊后移走脉红螺,卵囊在20-25℃水温下经20-22天孵化出浮游幼虫,浮游幼虫摄食池里的浮游生物进行生长,在22-25℃水温条件下经15-16天后开始投放聚乙烯波纹板附着基或瓦片,让底栖硅藻和浮游动物在聚乙烯波纹板或瓦片上附着,再经5-6天脉红螺的浮游幼虫附着变态成稚螺,变态以后的稚螺主要利用附着在波纹板上的浮游动物和底栖硅藻为食,附着变态后的成活率可达50%以上,3mm以后的幼螺开始投喂小型的低值双壳贝类。该发明克服因室内人工育苗因饵料转化困难、投喂肉食性鱼糜污染水质,引起的成活率低,出苗量低的问题,出苗量比室内人工育苗提高50%以上。同时因不需要投饵节约了生产成本,环保,生产的苗种健壮。
申请公布号 CN10216052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8.24
申请号 CN201110111626.6 申请日期 2011.04.18
申请人 中国海洋大学 发明人 于瑞海;李琪;王昭萍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23K1/18(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脉红螺生态育苗的方法,其特征是先选择水交换方便,底质为岩礁和石头底,大小在2‑5亩的池塘;然后,将大小7‑10cm成熟的脉红螺按每亩100kg的量放入池塘内,以蛤仔和贻贝为食,2‑3天后脉红螺进行交配产卵,当产到足够的卵囊后移走脉红螺,卵囊在20‑25℃水温下经20‑22天孵化出浮游幼虫,浮游幼虫摄食池里的浮游生物进行生长,在22‑25℃水温条件下经15‑16天后开始投放聚乙烯波纹板附着基或瓦片,让底栖硅藻和浮游动物在聚乙烯波纹板或瓦片上附着,再经5‑6天脉红螺的浮游幼虫附着变态成稚螺,变态以后的稚螺主要利用附着在波纹板上的浮游动物和底栖硅藻为食,附着变态后的成活率可达50%以上,3mm以后的幼螺开始投喂小型的低值双壳贝类。
地址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