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
摘要
申请公布号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8.11
申请号 TW095149105 申请日期 2006.12.27
申请人 财团法人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 发明人 吴易凡;傅建中
分类号 C09J9/00;C08L101/16 主分类号 C09J9/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杨益松 台中市南屯区五权西路2段666号12楼之4
主权项 一种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主要系包括下列步骤:调配步骤:依生物高分子材料之成份特性,与所欲达成之开孔程度,加入适当重量比例与适当MI值之生分解回收料,以及发泡剂,该生物高分子材料所欲达成之开孔程度系介于开孔率平均值50%~95%,该生分解回收料主要为聚乳酸,其适当的重量比例系介于10%~90%,适当的MI值系介于10~40g/10min,该发泡剂主要为吸热型发泡剂;混合步骤:将高分子泡体、生分解回收料以及发泡剂均匀混合造粒;发泡步骤:藉高温发泡令生物高分子材料与生分解回收料因相容却分相的原理,达到发泡又开孔之目的。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生分解回收料系在调配步骤之前先经洗净选别步骤,以剔除杂质并区分MI值,再将其除湿乾燥。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生分解回收料之MI值以10~30g/10min为较佳。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生分解回收料之重量百分比例以10~50%为较佳。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生物高分子材料之MI值范围为0.01~3g/10min。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生物高分子材料之MI值为0.05~2g/10min为较佳。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混合步骤之温度以130~150℃为较佳。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发泡剂之添加比例为0.1~20phr。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发泡剂之添加比例以5~10phr为较佳。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生分解回收料系包括已裂解或经过至少一次热履历之下脚料。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生分解回收料亦可为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脂肪族聚酯共聚物、聚乳酸-聚甘醇酸、聚琥珀酸丁酯、聚羟基羧酸酯、聚β-羟基丁酯、聚己内酯、聚β-羟基丁酯酸戊酸酯。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生分解回收料包括塑化之生质材料。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塑化之生质材料系可为塑化淀粉回收料、塑化木纤或塑化植物纤维。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发泡剂亦可为放热型发泡剂。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吸热型发泡剂为BIF或BIH。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混合步骤系配合造粒机以均匀混合。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发泡步骤系为模压发泡或异形押出发泡。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发泡步骤系配合利用具有外压可与发泡内压持平之持压机构所达成。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持压机构系藉由油压控制系统或押出机螺杆提供外压。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发泡步骤后系可再经后制步骤,以对增湿调湿、外观尺寸、泡孔大小做调整。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后制步骤系包括浸药物或加入工业用添加剂。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后制步骤系包括冷却、烘乾、包装或储放程序。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调配步骤系可加入助剂。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利用生物分解回收料制作开孔发泡之方法,其中该助剂为碳酸钙。
地址 台中市西屯区工业区三十八路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