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半导体模组及具备彼之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摘要
申请公布号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8.11
申请号 TW096105960 申请日期 2007.02.16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吉田忠史
分类号 H02G3/16;H01L25/07 主分类号 H02G3/1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25号7楼
主权项 一种半导体模组,其特征系具备:第1电源线(LN1),其系连接至电源(B)的一方极;第2电源线(LN2),其系连接至前述电源(B)的另一方极;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其系连接至前述第1电源线(LN1)与前述第2电源线(LN2)之间;及绝缘基板(50),其系搭载有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又,前述第1电源线(LN1)系由结合于前述第1开关元件(Q3,Q5,Q7)的第1电极层之汇流条(40P)所构成,前述第2电源线(LN2)系配置于前述绝缘基板(50)上,由结合于前述第2开关元件(Q4,Q6,Q8)的第2电极层之配线层(40N)所构成,该配线层可大幅度低减该半导体模组的法线方向的长度。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半导体模组,其中,更具备:信号线层,其系配设于前述绝缘基板(50)上,用以输入控制信号至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的控制电极;第1导线构件(WL1),其系用以导通前述第1电源线(LN1)、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及前述第2电源线(LN2);及第2导线构件(WL2),其系用以导通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的控制电极及前述信号线层,又,前述信号线层系以前述第1导线构件(WL1)与前述第2导线构件(WL2)的延伸方向能够彼此形成大略垂直之方式来配置。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半导体模组,其中,前述第1电极层与前述第2电极层系以前述开关元件的通过电流能够彼此流动于逆方向之方式来配置。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半导体模组,其中,更具备:装着于前述绝缘基板(50)下面之放热构件(60)。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系具备:阻尼器(124),其系结合内燃机关(ENG)的曲轴;旋转电机(MG2),其系以前述阻尼器(124)的旋转轴与其旋转轴能够重叠之方式来配置;动力传达机构(PSD,RG,DEF),其系结合前述内燃机关(ENG)所发生的动力与前述旋转电机(MG2)所发生的动力,而传达至驱动轴;外壳(102,104),其系收容前述阻尼器(124)、前述旋转电机(MG2)及前述动力传达机构(PSD,RG,DEF);及功率控制单元(21),其系含半导体模组(10),进行前述旋转电机(MG2)的控制,又,前述半导体模组(10)系包含:第1电源线(LN1),其系连接至电源(B)的一方极;第2电源线(LN2),其系连接至前述电源(B)的另一方极;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其系连接至前述第1电源线(LN1)与前述第2电源线(LN2)之间;及绝缘基板(50),其系搭载有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又,前述第1电源线(LN1)系由结合于前述第1开关元件(Q3,Q5,Q7)的第1电极层之汇流条(40P)所构成,且前述第2电源线(LN2)系配置于前述绝缘基板(50)上,由结合于前述第2开关元件(Q4,Q6,Q8)的第2电极层之配线层(40N)所构成,又,前述功率控制单元(21)系由前述旋转轴方向来投影时,以能够纳入于前述外壳(102,104)之收容前述阻尼器(124)、前述旋转电机(MG2)及前述动力传达机构(PSD,RG,DEF)的部份之投影部的车辆搭载时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之方式来配置于前述外壳(102,104)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前述半导体模组(10)更包含:信号线层,其系配设于前述绝缘基板(50)上,用以输入控制信号至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的控制电极;第1导线构件(WL1),其系用以导通前述第1电源线(LN1)、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及前述第2电源线(LN2);及第2导线构件(WL2),其系用以导通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的控制电极与前述信号线层,又,前述信号线层系以前述第1导线构件(WL1)与前述第2导线构件(WL2)的延伸方向能够彼此形成大略垂直之方式来配置。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前述第1电极层与前述第2电极层系以前述开关元件的通过电流能够彼此流动于逆方向之方式来配置。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前述半导体模组(10)更包含:装着于前述绝缘基板(50)下面的放热构件(60)。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系具备:阻尼器(124),其系结合内燃机关(ENG)的曲轴;旋转电机(MG2),其系以前述阻尼器(124)的旋转轴与其旋转轴能够重叠之方式来配置;动力传达机构(PSD,RG,DEF),其系结合前述内燃机关(ENG)所发生的动力与前述旋转电机(MG2)所发生的动力,而传达至驱动轴;外壳(102,104),其系收容前述阻尼器(124)、前述旋转电机(MG2)及前述动力传达机构(PSD,RG,DEF);及功率控制单元(21),其系含半导体模组(10),进行前述旋转电机(MG2)的控制,又,前述半导体模组(10)系包含:第1电源线(LN1),其系连接至电源(B)的一方极;第2电源线(LN2),其系连接至前述电源(B)的另一方极;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其系连接至前述第1电源线(LN1)与前述第2电源线(LN2)之间;及绝缘基板(50),其系搭载有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又,前述第1电源线(LN1)系由结合于前述第1开关元件(Q3,Q5,Q7)的第1电极层之汇流条(40P)所构成,且前述第2电源线(LN2)系配设于前述绝缘基板(50)上,由结合于前述第2开关元件(Q4,Q6,Q8)的第2电极层之配线层(40N)所构成,又,前述功率控制单元(21)系由前述旋转轴方向来投影时,以能够纳入于前述外壳(102,104)之所收容前述阻尼器(124)、前述旋转电机(MG2)及前述动力传达机构(PSD,RG,DEF)的部份之投影部的车辆搭载时的垂直方向的尺寸之方式来配置于前述外壳(102,104)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前述半导体模组(10)更包含:信号线层,其系配设于前述绝缘基板(50)上,用以输入控制信号至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的控制电极;第1导线构件(WL1),其系用以导通前述第1电源线(LN1)、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及前述第2电源线(LN2);及第2导线构件(WL2),其系用以导通前述第1及第2开关元件(Q3~Q8)的控制电极与前述信号线层,又,前述信号线层系以前述第1导线构件(WL1)与前述第2导线构件(WL2)的延伸方向能够彼此形成大略垂直之方式来配置。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前述第1电极层与前述第2电极层系以前述开关元件的通过电流能够彼此流动于逆方向之方式来配置。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前述半导体模组(10)更包含:装着于前述绝缘基板(50)下面的放热构件(6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12项中的任一项所记载之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前述功率控制单元(21)更包含:电抗器(L1),其系配置于对前述旋转电机(MG2)的旋转中心轴之一方侧;电容(C2),其系配置于对前述旋转电机(MG2)的前述旋转中心轴之另一方侧。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