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振动型驱动装置
摘要
申请公布号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8.11
申请号 TW096100554 申请日期 2007.01.05
申请人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森裕之
分类号 H02N2/04;H01L41/09 主分类号 H02N2/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25号7楼
主权项 一种振动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具备:基座;2个支持体,支持于由电气-机械能量变换元件所构成之前述基座;弹性振动体,支持于前述2个支持体的前部;以及控制手段,对前述2个支持体输入同一频率、相位互相偏离之驱动信号,前述弹性振动体具备本体板部及突起部,前述本体板部系具有厚度、尺寸大于厚度之宽度、尺寸大于宽度之长度之板状,前述突起部系位于前述本体板部的上面,配设于前述本体板部之纵向的中央,于前述本体板部的背面,前述本体板部之纵向的两端支持于前述2个支持体,位于前述2个支持体所支持之前述本体板部之纵向的两端及前述突起部之间之前述本体板部的部位,系由厚度比其他部位薄之较薄部所构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前述2个支持体系以具有相互间隔之方式配置。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前述相位偏离为90度。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前述2个支持体系分别以柱状延伸来形成,前述2个支持体系平行于其延伸方向,前述延伸方向的一方端部支持于前述基座,前述弹性振动体之两侧部支持于前述2个支持体的延伸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前述2个支持体系以相同之剖面形状且相同的延伸长度所形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于位于前述2个支持体所支持之前述本体板部之纵向的两端及前述突起部之间之前述本体板部的背面部位,配设着凹部,配设着该凹部之前述本体板部的部位,系由厚度比其他部位薄之较薄部所构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于前述本体板部之背面之对应于前述突起部之部位,配设着朝前述突起部之相反方向突出之凸部,前述凸部之前端被夹于前述2个支持体之间而使前述2个支持体定位。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前述电气-机械能量变换元件为积层型压电元件。一种振动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具备:基座;2个支持体,互相平行地延伸且支持于由电气-机械能量变换元件所构成之前述基座,弹性振动体,支持于前述2个支持体的前部;以及控制手段,对前述2个支持体输入同一频率、相位互相偏离之驱动信号;且于支持于前述2个支持体的前部之前述弹性振动体的部位之间,配设着朝前述2个支持体的前部所在方向相反之方向突出之突起部,于面对前述突起部之与前述支持体之延伸方向成垂直相交之面内,配设着以可运动方式获得支持之被振动体,配设着用以对前述被振动体及前述突起部进行加压接触之加压手段,位于由前述2个支持体的前部所支持之前述弹性振动体的部位之纵向的两端及前述突起部之间之前述本体板部的部位,系由厚度比其他部位薄之较薄部所构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前述被振动体具有沿着前述支持体之延伸方向之厚度,前述突起部抵接于前述被振动体之厚度方向之一方之面,前述加压手段具备:于前述被振动体之厚度方向之另一方之面,用以接触对应于抵接前述突起部之部位之接触面;及用以使前述接触面对前述被振动体之厚度方向之一方之面进行加压之弹簧手段。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前述被振动体之厚度方向之另一方之面系由摩擦系数较小之材料所形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前述电气-机械能量变换元件为积层型压电元件。一种振动型驱动装置,系可于互相平行延伸之被振动体及加压轨道之间自走之振动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具备:基座,可滑动接触前述加压轨道;2个支持体,支持于由电气-机械能量变换元件所构成之前述基座,互相平行,于前述被振动体及加压轨道之延伸方向之垂直相交之方向上延伸;弹性振动体,支持于前述2个支持体之前部;以及控制手段,对前述2个支持体输入同一频率、相位互相偏离之驱动信号;且于支持于前述2个支持体的前部之前述弹性振动体的部位之间,配设着朝前述被振动体方向突出之突起部,配设着以对前述被振动体及前述突起部进行加压接触之加压手段,位于由前述2个支持体的前部所支持之前述弹性振动体的部位之纵向的两端及前述突起部之间之前述本体板部的部位,系由厚度比其他部位薄之较薄部所构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前述加压手段系由配设于前述被振动体及加压轨道之延伸方向之两端之线圈弹簧所构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记载的振动型驱动装置,其中前述电气-机械能量变换元件为积层型压电元件。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