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利用工程菌株M18G携带质粒pME6032Phz生产吩嗪-1-羧酸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工程菌株M18G携带质粒pME6032Phz生产吩嗪-1-羧酸的方法,从促生拮抗菌M18基因组中扩增出吩嗪-1-羧酸生物合成的编码基因片段phzA1-G1,并将该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质粒pME6032中,置于强启动子Ptac的控制下,构建成重组质粒pME6032Phz;然后将该重组质粒导入促生拮抗菌M18的衍生菌株M18G中,构建成基因工程菌株M18G/pME6032Phz。该工程菌株在扩增吩嗪-1-羧酸生物合成编码基因的拷贝数的同时,实现编码基因的高效稳定表达。最后将基因工程菌株M18G/pME6032Phz在黄豆粉培养液中培养,高效稳定地生产吩嗪-1-羧酸,大幅提高吩嗪-1-羧酸的产量。利用本发明的高产基因工程菌株制备吩嗪-1-羧酸,其生产成本能达到应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农本要求,可用于杀菌剂申嗪霉素的制备,大规模地防治植物病害。
申请公布号 CN101705265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7.27
申请号 CN200910198664.2 申请日期 2009.11.12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许煜泉;周泉
分类号 C12N15/63(2006.01)I;C12R1/01(2006.01)N 主分类号 C12N15/63(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代理人 毛翠莹
主权项 一种利用工程菌株M18G携带质粒pME6032Phz生产吩嗪‑1‑羧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设计一对引物,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下:正向:5’‑ATATATGGTACCGCCAGCGAATAACCGATGCCGCGAGGGAA‑3’反向:5’‑TGCGTAAGATCTCGATGGGTTCGCTCATGGGTGCTTCCTTTT‑3’序列中下划线为限制性内切酶Kpn I、Bg1 II的酶切位点;然后以促生拮抗菌M18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DNA聚合酶LA Taq和设计的引物,扩增吩嗪‑1‑羧酸生物合成的编码基因,扩增产物通过琼脂糖电泳检测,回收长度为6.8kb的基因片段phzA1‑G1;2)将回收的基因扩增片段phzA1‑G1,经限制性内切酶kpn I、Bg1 II酶切,连接酶连接,插入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穿梭表达质粒pME6032,并将吩嗪‑1‑羧酸生物合成编码基因的表达置于强启动子Ptac控制下,形成重组质粒pME6032Phz并转化进入大肠杆菌;从大肠杆菌中提取构建的基因重组质粒pME6032Phz;3)制备促生拮抗菌M18衍生菌株M18G的感受态细胞,并将上述基因重组质粒pME6032Phz转化到M18G的感受态细胞中,在28~37℃条件下,培养1~2天,从中筛选出基因工程菌株M18G/pME6032Phz;4)将基因工程菌株M18G/pME6032Phz接种在甘油培养基的平板上,在26~30℃下,活化生长20~24小时,再次在甘油培养基的平板上划菌块,26~30℃下活化10~12小时,然后将活化的M18G/pME6032Phz菌块转接到含有25毫升甘油培养液、体积为250毫升的三角瓶中,在26~30℃的摇床中振荡培养9~11小时,摇床转速为160~180转/分;最后转接到含有65毫升黄豆粉培养液、体积为250毫升的三角瓶中,进行放大发酵培养,温度和转速不变,发酵时间为60~72小时,得到吩嗪‑1‑羧酸含量为每升5700~6600毫克;其中,所述甘油培养液中含有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蛋白胨1.8~2.2%、甘油1.3~1.7%、硫酸镁0.05~0.1%、磷酸二氢钾0.01~0.05%、余量为水,pH6.8~7.2;所述黄豆粉培养液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黄豆粉4.5~5.5%、玉米浆1.4~1.7%、葡萄糖1.0~1.4%、余量为水,pH 6.5~7.0。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