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电液锤锤杆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液锤锤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材、加热、锻造、锻后正火处理、粗加工、探伤并作相应的调质处理、半精加工、精磨、氮化处理、抛光等步骤,尤其是采用二阶段气体氮化工艺,这对提高锤杆寿命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发明能够使电液锤锤杆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均锤击次数由原来的6.5万次提高到120万次,提高了近18倍。
申请公布号 CN10189062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7.27
申请号 CN201010255950.0 申请日期 2010.08.18
申请人 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刘英贵;郑兴东;赖辉;罗耀义
分类号 B23P15/00(2006.01)I;B21K5/00(2006.01)I;C21D8/00(2006.01)I;C21D9/00(2006.01)I;C23C8/24(2006.01)I 主分类号 B23P15/00(2006.01)I
代理机构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代理人 郭云
主权项 一种电液锤锤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材,选用电渣钢冶炼制得的锻材作为锻件毛坯,对该锻件毛坯的表面进行剥皮后再进行探伤;(2)加热,将锻件毛坯放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200±10℃;(3)锻造,在自由锻锤上将加热后的锻件毛坯锻压成规定形状和尺寸的半成品,保证总锻造比≥3,始锻温度为1180±10℃,终锻温度≥850℃,锻后进行三镦三拔;(4)锻后正火处理,在锻后热处理炉中加热至880±10℃,并保温3.5~4小时后出炉空冷;(5)粗加工并保证锤杆表面粗造度Ra3.2,在装配密封件处的锤杆活塞外圆上加工符合尺寸的凹槽,然后将活塞头加热到350~400℃,保温2小时后对凹槽进行堆焊锡青铜,焊平为止;(6)探伤并作相应的调质处理,如果探伤发现超标缺陷,采用油淬调质,使表面硬度为36~40HRC,如果探伤后符合要求,则采用水淬加K油冷却,中温回火加快冷,去应力回火,淬火后应及时回火,回火时间间隔≤2小时,使表面硬度为36~40HRC;(7)半精加工,按规格在未堆焊锡青铜的活塞外圆上加工凹槽;(8)精磨,将锤杆精磨到图纸尺寸并留出氮化层量;(9)氮化处理,去除精磨后的锤杆表面的油迹,首先将该锤杆装入气氛氮化炉中并在温度为200±10℃炉温中保温4小时,然后加热至510~520℃,并在该温度区间保温50~60小时,最后升温至560~570℃进行退氮处理,即在560~570℃之间保温3小时后炉冷<180℃后再进行空冷,使氮化层深≥0.3mm;(10)抛光,消除氮化处理后的锤杆表面应力。
地址 400083 重庆市大渡口区伏牛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