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黄姑鱼人工育苗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姑鱼人工育苗方法,属农业海水养殖领域,本方法采用室内高密度育苗和仔鱼室外池塘生态培育相结合的方法:一、室内黄姑鱼仔鱼的高密度育苗。包括:1、孵化;2、仔鱼培育;3、捕捞与运输。二、室外池塘仔鱼培育。包括:ⅰ、土池设施修整及前期准备;1、池塘及水体消毒;2、设置底部增氧系统;3、生物饵料培养。ⅱ、土池培育过程和管理。包括:1、仔鱼的投放;2、换水;3、投饵;4、水质调控。待苗种长至5cm以上时,捕捞。本发明将室内高密度育苗具有的可控性强和室外池塘具有的仿生态等优点相结合,既降低了育苗成本和风险,又提高了黄姑鱼的苗种质量,可推广应用。
申请公布号 CN10212497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7.20
申请号 CN201110061735.1 申请日期 2011.03.15
申请人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楼宝;詹炜;毛国民;徐冬冬;史会来;程丽娜;耿智;李三磊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 33106 代理人 周震海
主权项 一种黄姑鱼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方法采用一、室内黄姑鱼仔鱼的高密度育苗;二、室外池塘仔鱼培育;所述的室内黄姑鱼仔鱼的高密度育苗,按以下方法操作:a、孵化受精卵为人工促熟亲鱼自然产卵,孵化最适水温为20~21℃,孵化适宜盐度为25~30‰;可用孵化网箱或孵化水槽,也可直接在育苗池中孵化,网箱或水槽的孵化密度为10~50万粒/立方米,育苗池孵化密度为5~10万粒/立方米;孵化过程中,每天应将沉到底部的死卵及时吸出,并添加20%左右的新水;孵化过程中要适量充气,但在吸污时要停止充气;b、仔鱼培育孵化后第4天的仔鱼,开始摄食,孵化后第7天仔鱼,完全依赖外源食物生存,仔鱼孵化出至全长10毫米左右,培育密度为3~5万尾/立方米,饵料为经营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投喂密度5~15个/毫升;c、捕捞与运输降低育苗池水位,用筛绢制作的拉网将已长成至10毫米的仔鱼慢慢赶至育苗池一角,将仔鱼捞起带水轻放入塑料桶,充氧运至池塘;所述的室外池塘仔鱼培育按以下方法操作:Ⅰ、土池设施修整及前期准备a、池塘及水体消毒选择面积10亩、水深2.5米的方形圆角池塘1只;浆砌水泥护坡,池底呈微锅底形,池塘设有进、排水闸门;彻底清塘,杀死各种病原体和野杂鱼;b、底部增氧系统的设置和使用底部增氧选用管道微孔增氧系统;管道微孔增氧系统安装方法:沿着池塘四周安装PVC主管,再用三通连接支管,管道布置呈目字型;在PVC支管上设有充气孔,支管设在塘底上方,用毛竹绑住支撑,用二通、三通、接口相互连接,然后与塘坝上的充气泵接通;充气泵采用罗茨鼓风机;增氧系统使用方法:(1)在生物活饵料培养期间,8~17时开启,其余时间关闭(下同);(2)仔鱼全长10‑20毫米时,8~10时和15~17时开启;(3)仔鱼全长30‑50毫米时,7~10时和15~17时开启;(3)仔鱼全长50‑80毫米时,6~11时和15~16时开启,使水中溶解氧量始终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c、生物饵料培养放苗前10‑15天,进水水深1.5米,施用尿素等无机肥培植浮游植物,无机肥配方和使用方法为:将N H4C1、KC1、(N H4)2HPO4、尿素按重量比3:1:4.5:1.5混合后每亩1米水深按1.5‑2.0公斤泼洒;Ⅱ、土池培育过程的管理a、仔鱼的投放将室内培育的全长10毫米左右的黄姑鱼仔鱼带水轻轻倒入池塘,密度20万尾/亩;b、换水(1)仔鱼全长10~20毫米的养殖前期:池塘水深为1.5米,每天进水5~10厘米,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2)仔鱼全长21~30毫米的养殖中期:当养殖塘水深达到2米水位后,每天换水量10厘米,随着气温升高后,可加大至每天15~20厘米;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3)仔鱼全长31~80毫米的养殖后期: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黄姑鱼的逐步生长,每天换水量增大到30~50厘米,透明度保持在10~20厘米;添换水原则:(1)一次换水量控制在10~15%;(2)仔鱼全长在30毫米以内,进水用80目筛绢网过滤后进入养殖池塘,仔鱼全长在31~80毫米时,在闸门处设置纱窗门后,可直接利用潮水的涨落进行进排水;c、饲料的制作及投饲方法在仔鱼全长30毫米前,定点泼洒小杂鱼制作的鱼浆,当仔鱼全长30~80毫米,定点投喂自制颗粒配合饲料;该饲料为预混料和鱼浆以重量比2:1的比例混合并加工制作而成,预混料配方以重量百分比计:鱼粉60%,面粉10%,豆粕10%,玉米粉15%,啤酒酵母5%;再添加水产动物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为每100克饲料添加1克;投饲方法为:仔鱼全长为30毫米,投饲率(以仔鱼重量计,下同)为30‑40%,投饲频率为6次/天;仔鱼全长30~80毫米,投饲率为20‑30%,投饲频率为4次/天;在培育过程中,每天做巡塘记录,每隔10天对鱼进行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测定,精确计算投饲率;遇到台风和阴雨等不良天气时,停止投饵;d、水质调控在养殖全过程中使用复合微生物活菌剂,其主要成份为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硝化菌,进行水质调控,每隔10天定期追施,微生物活菌剂用量每亩1千克;在苗种培育后期,应适量引入混海水,使透明度保持在10‑20 厘米。
地址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西湖弄25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