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不织布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申请公布号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6.11
申请号 TW095149268 申请日期 2006.12.27
申请人 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日本 发明人 本村茂之 日本;铃木健一 日本;国本尚佑
分类号 B32B5/26;B32B27/40;D04H3/16 主分类号 B32B5/2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周良谋 新竹市东大路1段118号10楼;周良吉 新竹市东大路1段118号10楼
主权项 一种不织布叠层体,其特征在于:于1层以上熔喷不织布层之两面叠层着混纤纺黏不织布层,该混纤纺黏不织布层含有热塑性弹性体(A)之长纤维与(A)以外之热塑性树脂(B)之长纤维,两者的比例为10~90重量%:90~10重量%(但(A)+(B)=100重量%),其中,该热塑性树脂(B)系熔点(Tm)为100℃以上之结晶性聚合物或玻璃转移温度为100℃以上之非晶性聚合物,并且,该热塑性树脂(B)为:丙烯系聚合物,或者由丙烯系聚合物99~80重量%及高密度聚乙烯1~20重量%所构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热塑性树脂(B)之长纤维,于制作为纺黏不织布时,最大点伸长度为50%以上。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热塑性弹性体(A),为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系弹性体。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系弹性体,以示差扫描热量计(DSC)所测定之凝固开始温度为65℃以上,且基于微孔电阻法,以安装有细孔径100μm之口管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所测定的极性溶剂不溶成分粒子数为300万个/克以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系弹性体,为满足下述关系式(I)之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系弹性体:a/(a+b)≦0.8 (I)(式中,a表示由DSC所测定之存在于90℃~140℃范围的吸热峰部求出的熔解热量总和,b表示从DSC所测定之较140℃为大、220℃以下范围的吸热峰部计算的熔解热总和)。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系弹性体,为满足下述关系式(I)之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系弹性体:a/(a+b)≦0.8 (I)(式中,a表示由DSC所测定之存在于90℃~140℃范围的吸热峰部求出的熔解热量总和,b表示从DSC所测定之较140℃为大、220℃以下范围的吸热峰部计算的熔解热总和)。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熔喷不织布层之至少1层系由聚烯烃形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熔喷不织布层之至少1层系由丙烯系聚合物形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熔喷不织布层之至少1层系由热塑性弹性体形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熔喷不织布层之至少1层系由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系弹性体形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2层混纤纺黏不织布层之单位面积质量皆为40g/m2以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2层混纤纺黏不织布层之单位面积质量皆为40g/m2以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2层混纤纺黏不织布层之单位面积质量皆为40g/m2以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熔喷不织布层之单位面积质量为40g/m2以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熔喷不织布层之单位面积质量为40g/m2以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该熔喷不织布层之单位面积质量为40g/m2以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对于不织布叠层体,更贴合有非伸缩性不织布。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对于不织布叠层体,更贴合有非伸缩性不织布。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对于不织布叠层体,更贴合有非伸缩性不织布。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对于不织布叠层体,更贴合有通气性膜。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对于不织布叠层体,更贴合有通气性膜。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的不织布叠层体,其中,对于不织布叠层体,更贴合有通气性膜。一种制造不织布叠层体之方法,其特征在于:于1层以上熔喷不织布层之两面,叠层使其成为含有热塑性弹性体(A)之长纤维与(A)以外之热塑性树脂(B)之长纤维比例为10~90重量%:90~10重量%(但,(A)+(B)=100重量%)之混纤纺黏不织布层后,将该叠层体予以延伸,其中,该热塑性树脂(B)系熔点(Tm)为100℃以上之结晶性聚合物或玻璃转移温度为100℃以上之非晶性聚合物,并且,该热塑性树脂(B)为:丙烯系聚合物,或者由丙烯系聚合物99~80重量%及高密度聚乙烯1~20重量%所构成。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制造不织布叠层体之方法,其中,于叠层之后,实施压纹加工,将叠层体予以延伸。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