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涡旋网格澄清池及其用于水处理中提高混凝反应及沉淀效果的澄清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涉及一种涡旋网格澄清池及其用于水处理中提高混凝反应及沉淀效果的澄清方法,它包括絮凝反应单元、澄清单元和污泥浓缩单元,其中:第一涡流反应室和第二涡流反应室共同组成絮凝反应单元,涡流澄清池底部的进水管依次经过喷嘴、喉管与第一涡流反应室底部的喇叭口连通;第一涡流反应室和第二涡流反应室连通,第二涡流反应室与缓冲区连通;在第一涡流反应室和第二涡流反应室内设置有涡旋网格絮凝反应器;设置在池顶的操作杆通过连接件控制喉管在纵向上的升降。本发明加大了第一反应室的容积利用率,降低能耗,能提高絮凝反应效率、减少水头损失、降低药耗、提高净水水质,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申请公布号 CN101564609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5.25
申请号 CN200910115413.3 申请日期 2009.05.25
申请人 华东交通大学 发明人 童祯恭;胡锋平;王晓淼;杨竞
分类号 B01D21/08(2006.01)I 主分类号 B01D21/08(2006.01)I
代理机构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代理人 杨志宇
主权项 一种用于水处理中提高混凝反应及沉淀效果的澄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澄清方法涉及的涡旋网格澄清池,它包括絮凝反应单元、澄清单元和污泥浓缩单元,其中:第一涡流反应室(5)和第二涡流反应室(6)共同组成絮凝反应单元,涡旋网格澄清池底部的进水管(12)依次经过喷嘴(9)、喉管(8)与第一涡流反应室(5)底部的喇叭口连通;第一涡流反应室(5)和第二涡流反应室(6)连通,第二涡流反应室(6)与缓冲区(7)连通;在第一涡流反应室(5)和第二涡流反应室(6)内设置有涡旋网格絮凝反应器(13);设置在池顶的操作杆(1)通过连接件控制喉管(8)在纵向上的升降;第一涡流反应室(5)和第二涡流反应室(6)内安放的涡旋网格絮凝反应器(13)为一中空球体,球面开有网格状孔洞,开孔率为50%~70%;第一涡流反应室(5)水流的上升流速控制为50~90m/h,涡旋网格絮凝反应器(13)开孔率控制为50%~65%;第二涡流反应室(6)水流的下行流流速控制为:30~70m/h,涡旋网格絮凝反应器(13)开孔率控制为55%~70%;斜管或斜板区(4)中的斜管或斜板的斜长为1m,斜管或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安装倾角为60度;池体下方设置的污泥区(10)的底部设计为斜坡,斜坡坡度采用45°~60°;其澄清方法步骤如下:加入混凝剂的水流经管道混合器从涡旋网格澄清池底部的进水管(12)进入,再依次经过喷嘴(9)、喉管(8)流入第一涡流反应室(5)底部的喇叭口;在喇叭口处完成配水后再进入第一涡流反应室(5)和第二涡流反应室(6),水流在安放在第一涡流反应室(5)和第二涡流反应室(6)中的多个涡旋网格絮凝反应器(13)的帮助下完成絮凝,水流再由第二涡流反应室(6)底部流出至缓冲区(7);絮凝工序产生的絮凝体沉淀物因重力作用下沉至位于缓冲区(7)下面的污泥区(10),水流通过斜管或斜板区(4)后进一步进行固液分离完成澄清工序,分离后的水经从清水区(3)向上溢流进入环形集水槽(2);设置在池顶的操作杆(1)通过连接件控制喉管(8)在纵向上的位置调节污泥回流量;污泥区(10)中的少量污泥经喉管(8)回流至第一涡流反应室(5),其余大量部分污泥通过在池底的环形排泥管(11)排出池外。
地址 338000 江西省南昌市双港路华东交通大学土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