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配向方法
摘要
申请公布号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5.21
申请号 TW095112095 申请日期 2006.04.06
申请人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建文;庄鸿文;张耿豪;林文智
分类号 G02F1/1337 主分类号 G02F1/1337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詹铭文 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2段100号7楼之1;萧锡清 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2段100号7楼之1
主权项 一种配向方法,包含:提供一配向膜材料,配置于一基板上;提供一摩擦介质,配置于一配向滚轮之表面上,且该配向滚轮之表面与该配向膜材料之表面相隔一间距;藉由该摩擦介质来对该配向膜材料之表面进行配向,而该配向滚轮适于以一扭矩驱动并维持一特定转速旋转;判断该配向滚轮之该扭矩是否落于一范围内,当该配向滚轮之该扭矩大于或小于该范围时,进行下列步骤:计算该扭矩与该范围之间的差值;以一间距差值来调整该配向滚轮与该配向膜材料之间的间距,以使该配向滚轮以该范围内之扭矩来带动该摩擦介质,而对该配向膜材料进行配向,其中在推算出该间距差值之后以及以该间距差值来调整间距之前设定一第一间距极值,且该扭矩之差值与该间距差值成比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该扭矩差值等于该间距差值的4倍。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该范围系介于0.2至0.5之间(牛顿*公分)。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在推算出该间距差值之后以及以该间距差值来调整间距之前更包含:判断调整后之该间距是否大于该第一间距极值,其中当调整后之该间距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间距极值时,后续以该间距差值来调整该间距。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该第一间距极值为该摩擦介质之厚度。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该第一间距极值为1.8毫米。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在推算出该间距差值之后以及以该间距差值来调整间距之前更包括:设定一第二间距极值;以及判断该间距差值是否大于该第二间距极值,其中当该间距差值小于该第二间距极值时,以该间距差值来调整该间距。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当该间距差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二间距极值时,以该第二间距极值作为该间距差值来调整该间距。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该第二间距极值为0.05毫米。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该摩擦介质之材料包含配向布毛。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该配向布毛之材料为软质聚酯纤维或高分子材料。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该配向膜材料包含有机或无机材料。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无机材料为碳矽化合物或氧矽化合物。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配向方法,其中有机材料为聚醯胺类之化合物。
地址 桃园县八德市和平路1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