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针叶分解过程的直接观测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叶分解进程的直接观测法。本发明按分解阶段对地表针叶进行分类并测定各类针叶的干重及单位长度重量,通过实验获得的年针叶凋落量数据,采用迭代方法计算出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针叶之间的流通速率,再通过模型计算出针叶分解速率。本发明还可同时测定针叶分解过程中元素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当前野外测定针叶分解速率的方法相比,本发明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实验操作少,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自然条件下针叶分解进程。
申请公布号 CN10142460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5.18
申请号 CN200710157906.4 申请日期 2007.11.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发明人 赵琼;曾德慧;范志平
分类号 G01N5/04(2006.01)I;G06F19/00(2006.01)I 主分类号 G01N5/04(2006.01)I
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许宗富;周秀梅
主权项 一种针叶分解过程的直接观测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操作:1)收集针叶:采用凋落物收集容器收集针叶,统计针叶年凋落量F0;同时收集10cm×10cm~50cm×50cm面积地面所有针叶;2)分类针叶:根据针叶的破碎度和颜色,按照针叶的分解程度对收集的针叶进行分类,测定处于分解阶段i的针叶单位长度重量Li,并称量每一类别针叶的干重,测得处于分解阶段i的针叶重量Si;3)计算流通速率参数:通过迭代方法计算出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针叶之间的流通速率参数,包括从分解阶段i‑1转移到分解阶段i的流通量Fi,i‑1、从分解阶段i‑1转移到分解阶段i的针叶相对失重率MLi、处于分解阶段i的针叶存留时间tri;4)计算针叶分解速率:采用凋落物分解模型模拟计算方法,利用计算出的流通速率参数,包括流通量Fi,i‑1、针叶相对失重率MLi、存留时间tri,计算针叶分解速率k;其中,从分解阶段i‑1转移到分解阶段i的流通量Fi,i‑1的计算式为:Fi,i‑1=(Li/Li‑1)Fi‑1,i‑2,i=2,……,11;其中,Li‑1为处于分解阶段i‑1针叶的单位长度重量,Fi‑1,i‑2为处于分解阶段i‑2到分解阶段i‑1的流通量;处于分解阶段i的针叶已存留时间tri的计算式为:tri=Si/Fi,i‑1,i=2,……,11;从分解阶段i‑1转移到分解阶段i的针叶相对失重率的计算式为: <mrow> <msub> <mi>ML</mi> <mi>i</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o>(</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o>-</mo> <msub> <mi>L</mi> <mi>i</mi> </msub> <mo>)</mo> </mrow> <msub> <mi>L</mi> <mi>o</mi> </msub> </mfrac> </mrow>其中,Lo代表初始单位长度针叶重量,即分解阶段为零的刚凋落的针叶的单位长度重量;所述针叶分解速率的计算采用公式:RM=Ae‑kt+B其中A和B分别为组成针叶的两个组分所占的百分比;RM为干重剩余率,RM=1‑MLi;k为组分A的分解速率;t为分解时间,t=tri。
地址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