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原基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原基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栽培过程中的水分、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的控制,减少杏鲍菇原基数量,使每瓶数量在2~3个,每瓶产量达到130~150克,菇的个体大,品质优,商品价值高。避免使用大量人工来去除多余的原基,减少企业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也避免因人工处理引起的细菌感染而导致的品质下降。
申请公布号 CN101611684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5.18
申请号 CN200810039528.4 申请日期 2008.06.25
申请人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高君辉;冯志勇;唐利华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A01G7/00(2006.01)I;C05G3/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代理人 李浩东
主权项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原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装有栽培原料的瓶内接种杏鲍菇,将杏鲍菇培养室培养35~40天,培养室温度22~24℃、湿度70~75%、CO2浓度控制在3000~3500mg/kg,并用搔菌机去除表面的老菌种,搔菌后采用不注水的方法,控制出菇表面的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然后将搔菌后的瓶子,搬入栽培室的床架上,通过增加栽培室湿度,使表面菌丝迅速恢复,相对湿度达到95‑98%,温度控制在15‑17℃,CO2浓度控制在2000mg/kg以下,不需要光照;b、搔菌后5~7天起,降低栽培室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温度控制在14‑17℃,开启室内照明,光照强度保持在50‑200LUX,每天间隙开启5‑10小时;c、搔菌后10~11天,增加光照强度,使菇盖完全分化,增加CO2浓度,达到2000~2500mg/kg,使菇体膨大;d、搔菌后12~13天,增加栽培室CO2浓度,达到3000~3500mg/kg,控制时间10‑15小时,个体较大的菇体能抵抗高浓度的CO2,而个体较小的菇体在高浓度的CO2抑制下,菇头发黄、萎缩,有效原基数量迅速减少;e、搔菌14天后,通过通风设备增加新鲜空气量,降低CO2浓度,CO2浓度维持在1500~2000mg/kg,使每瓶中较大的原基恢复正常的活力,每瓶的原基数量控制在2~3个。
地址 201106 上海市闵行区南华街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