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飞灰残碳量测量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灰残碳量测量装置,包括取样单元、测量单元和控制单元,取样单元通过收灰管与测量单元内的收灰装置连接;在测量单元内部,转位装置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四个坩埚,收灰装置、灼烧装置和排灰装置分别位于坩埚的上方,称重装置位于坩埚的下方,升降装置上设有顶杆,收灰装置、排灰装置、转位装置、升降装置和称重装置均与电气装置连接,灼烧装置与温控器连接;测量单元通过电气装置与控制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收灰、排灰效果好,精度高、无噪音,无卡死。
申请公布号 CN201828482U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5.11
申请号 CN201020534296.2 申请日期 2010.09.16
申请人 南京中宇自动化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恒山;李亚军;章小祥;杨瑾;高庆丰
分类号 G01N5/00(2006.01)I;G01N5/04(2006.01)I;G01G23/06(2006.01)I;F16H27/04(2006.01)I;B08B9/027(2006.01)I 主分类号 G01N5/00(2006.01)I
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杨晓玲
主权项 一种飞灰残碳量测量装置,包括取样单元(1)、测量单元(2)和控制单元(3),取样单元(1)通过收灰管(4)与测量单元(2)内的收灰装置(3)连接;在测量单元(2)内部,转位装置(5)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四个坩埚(6),收灰装置(3)、灼烧装置(7)和排灰装置(8)分别位于坩埚(6)的上方,称重装置(9)位于坩埚(6)的下方,升降装置(10)上设有顶杆,收灰装置(3)、排灰装置(8)、转位装置(5)、升降装置(10)和称重装置(9)均与电气装置(11)连接,灼烧装置(7)与温控器(12)连接;测量单元(2)通过电气装置(11)与控制单元(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灰装置(3)包括收灰管(31),收灰管(31)设在固定座(32)上;在固定座(32)上设有电磁振动器(33),电磁振动器(33)的振动头与收灰管(31)的外壁相接触;所述的转位装置(5)包括坩埚(6),所述坩埚(6)设置在转盘(51)上的工艺孔内,转盘(51)通过盖帽(52)安装在拉杆(53)的顶端;拉杆(53)底端设有圆盘,拉杆(53)外设有轴承支座(54)、转动轴套(55),在转动轴套(55)和盖帽(52)之间的拉杆(53)外壁上设有复位弹簧(56),转动轴套(55)上设有槽轮(57);槽轮(57)通过一号导销(58)与转盘(51)连接,在槽轮(57)圆周上设有均布的卡槽;在槽轮(57)一侧设有拨盘(59),拨盘(59)上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二号导销(510),拨盘(59)与转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位电机旁设有光电开关;所述排灰装置(8)包括立柱(81),所述立柱(81)上设有支板(82),支板(82)上设有轴支套(83),轴支套(83)内腔设有排灰管(84),排灰管(84)的一端连接有刷头(85),排灰管(84)的另一端与真空发生器(86)连接,排灰管(84)中部设有从动齿轮(87),从动齿轮(87)与驱动齿轮(88)啮合,驱动齿轮(88)与排灰电机(89)的输出轴连接,排灰电机(89)设置在支板(82)上;所述刷头(85)外侧设有压套(810),压套(810)与轴支套(83)连接;所述称重装置(9)包括称重杆(91)、调节套(92)、天平框架(93)和分析天平(94),天平框架(93)内设有分析天平(94),分析天平(94)上设有调节套(92),调节套(92)上设有称重杆(91),在称重杆(91)的外部套有防风管(95),且防风管(95)与称重杆(9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升降装置(10)包括设置在升降板(101)上的收灰顶杆(102)、灼烧顶杆(103)和排灰顶杆(104);升降板(101)设置在移动块(105)上,移动块(105)与丝杠(106)螺纹连接;丝杠(106)一端与升降电机(107)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支座(108)上;支座(108)上设有均与升降电机(107)电连接的一号光电开关(109)、二号光电开关(110)、三号光电开关(111)和四号光电开关(112)。
地址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黄金海岸银谷大厦111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