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水产养殖污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污水的综合处理方法。该综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个生态处理池,将养殖污水排入所述的生态处理池中,然后在池水中接种光合细菌与小球藻,达到第一生态环境;接种轮虫和多刺裸腹溞,达到第二生态环境;轮虫、溞类收集,低温干燥得固体产品;滤液用臭氧处理后排出;向所述生态处理池中补充新的水产养殖污水,重复上述处理。本发明构建了一套物化、生物、生态组合工艺的集成技术体系,为集约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建立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
申请公布号 CN10132799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3.30
申请号 CN200810029729.6 申请日期 2008.07.24
申请人 中山大学 发明人 黎祖福;黄美玲
分类号 C02F9/14(2006.01)I;C02F3/34(2006.01)I;C02F1/78(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刘宇峰
主权项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的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个生态处理池,将养殖污水排入所述的生态处理池中,然后在池水中接种光合细菌与小球藻;所述的光合细菌以琼脂为载体制成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接种量为4‑10个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L,所述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按20‑25个颗粒/L菌液处理1‑10小时所获得的光合细菌浓度分别为:232.4mg/L、282.7mg/L、291.3mg/L、298.1mg/L、302.5mg/L、307.7mg/L、310.6mg/L、314.1mg/L、319.3mg/L、322.4mg/L;所述的小球藻为人工培养的小球藻,接种量为10‑3藻细胞/mL水;将所述生态处理池保持在27.5~28.5℃、pH6.5‑7.0的条件,接种2‑3天后,达到第一生态环境,即形成光合细菌与小球藻的种群占优势的生态环境;B.当所述的生态处理池中的光合细菌密度达到250‑300mg/L、小球藻密度达到2.5×104藻细胞/mL时,接种轮虫和多刺裸腹溞,其中,轮虫的接种量为4‑6个/L水,多刺裸腹溞的接种量为2‑3个/L水,将所述生态处理池保持在27.5~28.5℃、pH6.5‑7.0的条件,接种3‑4天后,达到第二生态环境,即形成轮虫与溞类的种群占优势的生态环境;C.轮虫、溞类收集:将经过步骤B处理后的池水吸出,用200目滤布过滤,收集其中的轮虫、溞类,滤渣中还含有少量光合细菌、小球藻,将滤渣用微波干燥设备快速低温干燥10分钟,得固体产品;D.臭氧处理:用臭氧发生器对步骤C所得的滤液进行臭氧处理,臭氧的流量控制在15mg/min左右,处理3‑5min,将处理后的滤液排出;E.向所述生态处理池中补充新的水产养殖污水,重复步骤A至D的处理。
地址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