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在颗粒内表面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
摘要 一种在颗粒内表面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属于新型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将活性金属组分负载于颗粒内表面上,还原或热分解后获得含有金属纳米颗粒的负载型颗粒内表面;然后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在颗粒内表面之间生长出碳纳米管阵列。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分离,将碳纳米管阵列与颗粒分离,获得高纯度碳纳米管阵列。其中,过程中控制反应速度及操作条件,维持反应器床层密度10-1000千克/立方米,碳纳米管/颗粒处于流动/流化状态。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实现了碳纳米管阵列的大批量生产,推进了其工业化应用。
申请公布号 CN101348249B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3.30
申请号 CN200810119670.X 申请日期 2008.09.05
申请人 清华大学 发明人 魏飞;张强;赵梦强
分类号 B32B33/00(2006.01)I;C01B31/02(2006.01)I;C23C16/26(2006.01)I;C23C16/44(2006.01)I;C23C16/52(2006.01)I 主分类号 B32B33/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在颗粒内表面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采用含曲率半径不小于500nm的内表面的颗粒作为催化剂的载体,将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负载到载体颗粒的内表面制成催化剂,然后放在催化剂活化反应器内;2)在还原温度为500‑900℃下向催化剂活化反应器内通入氢气与载气的混合气体,对催化剂进行还原,还原空速为0.3‑3小时‑1,氢气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0~20;所述的载气采用氮气、氩气或它们的混合气体;3)将催化剂输送至碳纳米管阵列生长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为500‑900℃下,通入碳源气体、氢气和载气的混合气体,气速为0.005‑2米/秒,氢气∶碳源气体∶载气的体积比为0‑1∶1∶0.1‑30,反应过程的空速为5‑10000小时‑1,气体的空塔流速为0.008‑2米/秒,反应器内的床层密度保持在10‑1000千克/立方米;4)将生长后获得的产物输送到产物提纯装置,获得高纯度的碳纳米管阵列。
地址 100084 北京市100084信箱82分箱清华大学专利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