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辐射源碳纳米管电池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辐射源碳纳米管电池装置,镍-铝顶电极分别与辐射源、氧化锌窗口层相连,氧化锌窗口层分别与镍-铝顶电极、硫化镉缓冲层相连,硫化镉缓冲层分别与氧化锌窗口层、第一碳纳米管吸收层相连,第二碳纳米管吸收层分别与第一碳纳米管吸收层、第三碳纳米管吸收层相连,第四碳纳米管吸收层分别第三碳纳米管吸收层、第五碳纳米管吸收层相连,第五碳纳米管吸收层紧贴钼金属电极;辐射源封闭在镍-铝顶电极中间,氧化锌窗口层上面连接镍-铝顶电极,氧化锌窗口层下面连接硫化镉缓冲层。具有高的效率和质量比功率、高的抗辐照能力、可以做成柔性电池、有适合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核电池成本的潜力。非常适于各种场合应用,特别是航天器。
申请公布号 CN201741422U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2.09
申请号 CN201020279323.6 申请日期 2010.07.30
申请人 武汉恒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培德;杨京明
分类号 G21H1/06(2006.01)I 主分类号 G21H1/06(2006.01)I
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主权项 一种辐射源碳纳米管电池装置,包括辐射源(1)、镍 铝顶电极(2)、碳纳米管吸收层(5)、钼底电极(6),其特征在于:镍 铝顶电极(2)分别与辐射源(1)、氧化锌窗口层(3)相连,氧化锌窗口层(3)分别与镍 铝顶电极(2)、硫化镉缓冲层(4)相连,硫化镉缓冲层(4)分别与氧化锌窗口层(3)、第一碳纳米管吸收层(5A)相连,碳纳米管吸收层(5)有五个子层,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吸收层(5A),第二碳纳米管吸收层(5B)、第三碳纳米管吸收层(5C)、第四碳纳米管吸收层(5D)和第五碳纳米管吸收层(5E),第二碳纳米管吸收层(5B)分别与第一碳纳米管吸收层(5A)、第三碳纳米管吸收层(5C)相连,第四碳纳米管吸收层(5D)分别第三碳纳米管吸收层(5C)、第五碳纳米管吸收层(5E)相连,第五碳纳米管吸收层(5E)紧贴钼金属电极(6);所述的辐射源(1)封闭在镍 铝顶电极(2)中间,处于电池的负极端;所述的氧化锌窗口层(3)是处在镍 铝顶电极(2)和硫化镉缓冲层(4)之间的薄膜层,氧化锌窗口层(3)上面连接镍 铝顶电极(2),氧化锌窗口层(3)下面连接硫化镉缓冲层(4);所述的硫化镉缓冲层(4)下面连接碳纳米管吸收层(5);所述的钼底电极(6)上面与碳纳米管吸收层(5)连接,钼底电极(6)下面与氧化铝绝缘层(7)连接,氧化铝绝缘层(7)下面连接不锈钢衬底(8)。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1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