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多层电容器
摘要
申请公布号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1.21
申请号 TW095148488 申请日期 2006.12.22
申请人 TDK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富坚正明;克里斯T 柏其特;青木崇;吉田武尊
分类号 H01G4/005 主分类号 H01G4/005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一种多层电容器,其包括一其中交替层积有复数个介电层及复数个内部电极之多层体,及在该多层体上形成之复数个外部导体;其中该复数个内部电极包括交替配置之复数个第一内部电极及复数个第二内部电极;其中该复数个外部导体包括一第一端子导体、一第二端子导体、一电性连接至该复数个第一内部电极之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及一电性连接至该复数个第二内部电极之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该第一端子导体在该多层体之一第一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第二端子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上或该多层体之一与该第一侧面相对之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或该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或该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等第一内部电极中之每一者藉由一引线导体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该等第二内部电极中之每一者藉由一引线导体电性连接至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及至少一个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层积在多层体中;其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端子导体及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而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与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电性绝缘但电性连接至该第二端子导体及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及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层积在该多层体中,以使得该多层体包括至少一组彼此相邻之该第一内部电极及该第二内部电极,该介电层位于该第一内部电极与该第二内部电极之间;且其中藉由分别调整第一内部连接导体之数目及第二内部连接导体之数目,将一等效串联电阻设定成一希望值。如请求项1之多层电容器,其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包括一与该第二内部电极相对之区域,该介电层位于该区域与该第二内部电极之间。如请求项1之多层电容器,其中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包括一与该第一内部电极相对之区域,该介电层位于该区域与该第一内部电极之间。如请求项1之多层电容器,其中该第一端子导体及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同一侧面上彼此邻近形成。如请求项1之多层电容器,其中该第二端子导体及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同一侧面上彼此邻近形成。如请求项1之多层电容器,其中所提供之复数个第一端子导体及复数个第一外部连接导体之数目相同;其中所提供之复数个第二端子导体及复数个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之数目相同;其中该复数个第一端子导体及该复数个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上形成,而该复数个第二端子导体及该复数个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在该第一侧面上之每一第一端子导体的两个相邻侧中之至少一侧形成有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其中在该第一侧面上之每一第一外部连接导体的两个相邻侧中之至少一侧形成有该第一端子导体;其中在该第二侧面上之每一第二端子导体的两个相邻侧中之至少一侧形成有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且其中在该第二侧面上之每一第二外部连接导体的两个相邻侧中之至少一侧形成有该第二端子导体。如请求项1之多层电容器,其中提供该第一端子导体、第二端子导体、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及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各为至少一个;其中该第一端子导体或该第二端子导体位于以该多层体之一中心轴与该第一端子导体轴对称之位置上,该中心轴经过与该多层体之层积方向垂直的多层体之两个侧面的各自中心点;其中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或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位于一以该多层体之该中心轴与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轴对称之位置上;其中该第一端子导体或该第二端子导体位于一以该多层体之该中心轴与该第二端子导体轴对称之位置上;其中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或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位于一以该多层体之该中心轴与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轴对称之位置上;其中在一沿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彼此相对之方向上,该第一端子导体或该第二端子导体位于一与该第一端子导体相对之位置上;其中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之该相对方向上,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或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位于一与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相对之位置上;其中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之该相对方向上,该第一端子导体或该第二端子导体位于一与该第二端子导体相对之位置上;且其中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之该相对方向上,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或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位于一与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相对之位置上。一种多层电容器,其包括一其中交替层积有复数个介电层及复数个内部电极之多层体,及在该多层体上形成之复数个外部导体;其中该复数个内部电极包括交替配置之复数个第一内部电极及复数个第二内部电极;其中该复数个外部导体包括一第一端子导体、一第二端子导体、一电性连接至该复数个第一内部电极之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及一电性连接至该复数个第二内部电极之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该第一端子导体在该多层体之一第一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第二端子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上或该多层体之一与该第一侧面相对之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或该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或该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等第一内部电极中之每一者藉由一引线导体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该等第二内部电极中之每一者藉由一引线导体电性连接至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及至少一个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层积在该多层体中;其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端子导体及第一外部连接导体,而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与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电性绝缘但电性连接至该第二端子导体及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及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层积在该多层体中,以使得该多层体包括至少一组彼此相邻之该第一内部电极及该第二内部电极,该介电层位于该第一内部电极与该第二内部电极之间;且其中藉由分别调整在该多层体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在该层积方向上之位置以及在该多层体中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在该层积方向上之位置,将一等效串联电阻设定成一希望值。如请求项8之多层电容器,其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包括一与该第二内部电极相对之区域,该介电层位于该区域与该第二内部电极之间。如请求项8之多层电容器,其中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包括一与该第一内部电极相对之区域,该介电层位于该区域与该第一内部电极之间。如请求项8之多层电容器,其中该第一端子导体及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同一侧面上彼此邻近形成。如请求项8之多层电容器,其中该第二端子导体及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同一侧面上彼此邻近形成。如请求项8之多层电容器,其中所提供之复数个第一端子导体及复数个第一外部连接导体之数目相同;其中所提供之复数个第二端子导体及复数个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之数目相同;其中该复数个第一端子导体及该复数个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上形成,而该复数个第二端子导体及该复数个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在该第一侧面上之每一第一端子导体的两个相邻侧中之至少一侧形成有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其中在该第一侧面上之每一第一外部连接导体的两个相邻侧中之至少一侧形成有该第一端子导体;其中在该第二侧面上之每一第二端子导体的两个相邻侧中之至少一侧形成有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且其中在该第二侧面上之每一第二外部连接导体的两个相邻侧中之至少一侧形成有该第二端子导体。如请求项8之多层电容器,其中提供该第一端子导体、第二端子导体、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及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各为至少一个;其中该第一端子导体或该第二端子导体位于一以该多层体之一中心轴与该第一端子导体轴对称之位置上,该中心轴经过与该多层体之层积方向垂直的该多层体之两个侧面的各自中心点;其中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或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位于一以该多层体之该中心轴与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轴对称之位置上;其中该第一端子导体或该第二端子导体位于一以该多层体之该中心轴与该第二端子导体轴对称之位置上;其中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或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位于一以该多层体之该中心轴与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轴对称之位置上;其中在一沿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彼此相对之方向上,该第一端子导体或该第二端子导体位于一与该第一端子导体相对之位置上;其中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之该相对方向上,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或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位于一与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相对之位置上;其中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之该相对方向上,该第一端子导体或该第二端子导体位于一与该第二端子导体相对之位置上;且其中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之该相对方向上,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或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位于一与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相对之位置上。一种多层电容器,其包括一其中交替层积有复数个介电层及复数个内部电极之多层体,及在该多层体之侧面上形成的复数个外部导体;其中该复数个内部电极包括交替配置之复数个第一内部电极及复数个第二内部电极;其中该复数个外部导体包括复数个第一端子导体、复数个第二端子导体、一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及一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关于来自该复数个第一端子导体中之两个选定的第一端子导体,一个在该多层体之一第一侧面上形成,而另一个在该多层体之一与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关于来自该复数个第二端子导体中之两个选定的第二端子导体,一个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上形成,而另一个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等第一内部电极中之每一者藉由一引线导体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该等第二内部电极中之每一者藉由一引线导体电性连接至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及至少一个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层积在该多层体中;其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电性连接至该复数个第一端子导体及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而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与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电性绝缘但电性连接至该复数个第二端子导体及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及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层积在该多层体中,以使得该多层体包括至少一组在一层积方向上彼此相邻之该第一内部电极及该第二内部电极,该介电层位于该第一内部电极与该第二内部电极之间;且其中藉由分别调整第一内部连接导体之数目及第二内部连接导体之数目,将一等效串联电阻设定成一希望值。如请求项15之多层电容器,其中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经形成以位于该第一侧面上之该第一端子导体与该第二端子导体之间;且其中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经形成以位于该第二侧面上之该第一端子导体与该第二端子导体之间。如请求项15之多层电容器,其中沿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彼此相对之一方向,在该第一侧面上形成之该第一端子导体与在该第二侧面上形成之该第二端子导体彼此相对;且其中沿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彼此相对之该方向,在该第二侧面上形成之该第一端子导体与在该第一侧面上形成之该第二端子导体彼此相对。一种多层电容器,其包括一其中交替层积有复数个介电层及复数个内部电极之多层体,及在该多层体之侧面上形成的复数个外部导体;其中该复数个内部电极包括交替配置之复数个第一内部电极及复数个第二内部电极;其中该复数个外部导体包括复数个第一端子导体、复数个第二端子导体、一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及一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关于来自该复数个第一端子导体中之两个选定的第一端子导体,一个在该多层体之一第一侧面上形成,而另一个在该多层体之一与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关于来自该复数个第二端子导体中之两个选定的第二端子导体,一个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上形成,而另一个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一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在该多层体之该第二侧面上形成;其中该等第一内部电极中之每一者藉由一引线导体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该等第二内部电极中之每一者藉由一引线导体电性连接至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及至少一个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层积在该多层体中;其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电性连接至该复数个第一端子导体及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而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与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电性绝缘但电性连接至该复数个第二端子导体及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及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层积在该多层体中,以使得该多层体包括至少一组在一层积方向上彼此相邻之该第一内部电极及该第二内部电极,该介电层位于该第一内部电极与该第二内部电极之间;且其中藉由调整在该多层体中该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在该层积方向上之一位置以及在该多层体中该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在该层积方向上之一位置,将一等效串联电阻设定成一希望值。如请求项18之多层电容器,其中该第一外部连接导体经形成以位于该第一侧面上之该第一端子导体与该第二端子导体之间;且其中该第二外部连接导体经形成以位于该第二侧面上之该第一端子导体与该第二端子导体之间。如请求项18之多层电容器,其中沿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彼此相对之一方向,在该第一侧面上形成之该第一端子导体与在该第二侧面上形成之该第二端子导体彼此相对;且其中沿该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彼此相对之该方向,在该第二侧面上形成之该第一端子导体与在该第一侧面上形成之该第二端子导体彼此相对。
地址 日本